[首页]-> [科学文艺]-> “人机融合”可能成为 未来主导性创作趋向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人机融合”可能成为 未来主导性创作趋向

2024-04-24

“人机融合”可能成为 未来主导性创作趋向

□布莉莉

可以观察到,已经具备多模态内容生成和创意写作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正在无限逼近人类的创造力“天花板”。

人工智能写作的原理主要是依赖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机器学习技术。为了达到理想状态,人工智能需要收集、学习、整合、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可谓汲取了人类现有知识库的群体智慧,这是作为个体的写作者远远无法企及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能够生成各种样式的文学作品,甚至可以模仿不同作家的写作风格,展现出强劲的创作潜力。一直以来,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情感表达力是人类区别于机器人的独有特质。然而在当下,人工智能有代替人类创造世界趋势,其所呈现出的创意写作的巨大潜能令许多人对文学的未来深表担忧。

回顾媒介的发展史,每一次文学遭遇新兴技术冲击时,都会引发“技术威胁论”和“文学终结论”的探讨。很显然,文学并未因新媒介的涌现而消亡,相反却在新技术的加持下呈现出诸多新变,网络文学的迅猛发展就是有力的明证。因此,面对人工智能写作和“人机共创”的写作模式,不妨保持一种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也许我们应该追问的是“怎样利用AI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以及“什么才是好的人机共创文学”这类话题。

人工智能可以给人类写作者提供创意灵感、构思故事情节、优化语言表达、深描场景细节等,且其高效的创作效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人类写作者的工作负担,促进生产力和创作产量的提高。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这对人类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着人类写作者在文本创造力上着意经营,更加聚焦于内容质量。值得注意的是,依赖于既有数据库的人工智能写作是有边界的,且在对既有文本的程序模拟过程中往往存在灵韵缺失的弊病。因此,人类写作者应该积极拥抱无以穷尽又原初鲜活的生命和生活经验,在技术理性之外赋予文学作品独有的人文光辉,这也许是应对人工智能写作的突破之道。随着人工智能的更新迭代,“人机融合”的写作模式可能会成为未来主导性的创作趋向,我们期待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碰撞所召唤出的全新美学风格。

从人工智能对文学受众的影响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分析用户的阅读历史、题材偏好等信息,为用户推荐符合其口味的文学作品,提高用户的阅读满意度,甚至可以进行用户个性化定制。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文学史就是作品的接受史”,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反应和期待会反向构造文学艺术创作的历史。这一点在网络文学写作中尤为明显,很多网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不是被动消费,而是同作者进行平等对话,借以完成审美认同和消费等过程。此外,只有符合受众的期待视野和阅读趣味的作品,才能在海量的文本中脱颖而出。从这个角度而言,罗兰·巴特意义上的“作者已死”已经到来。伴随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文学创作的权力再度被解构和重塑,由原来的精英阶层和草根写手,进一步转移至机器人。文学创作不再是神秘的、有准入门槛的活动,也不再过度仰仗作者的才华和灵感,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输入相应的指令创作出其所喜欢的文本。故事情节、人物性格、世界观设定、写作风格等都可以一对一的量身打造,满足读者更为细化、分众的阅读需求。在未来,文学作品可能会以一种更加大众化、日常化、通俗化、便捷化的方式融入到读者的阅读生活中去。

Sora的诞生已经揭示出文生视频的最新可能性。未来,当把小说的内容输入相应的人工智能模型,书中的人物形象、时空场景在虚拟现实中就可以变得生动而逼真,甚至自动生成一部画面精美的视觉大片。届时,传统的由线性文字构成的相对单一和平面的文学形态也发生改变,呈现为多模态共存、人机交互的复杂态势,而读者在阅读时亦获得多感官参与的、沉浸式的阅读观看体验。此外,人工智能这种多模态内容生成的能力,也深深影响了文学的传播和接受格局,为文学作品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强大助力。除了借助AI翻译实现“一键出海”以外,文学作品多模态共存的内容形态可以很好地打破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所带来的阅读隔阂,更好地为全球读者所共享。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为作家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对此应保持相应的警惕和反思。比如,为了提高和优化性能,生成式人工智能需要大量的数据投喂,而这些数据往往来自网络、书籍、报刊等等,这一方面涉及作品版权归属等问题,另一方面其数量、质量也影响着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水准。基于大数据和算法模型生成的文本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模式化、雷同化的弊病,甚至为了赢得受众的关注,盲目迎合读者趣味,扎堆书写热门题材。这难免会导致其所生产的文学文本陷入某种平面化的书写怪圈,在算法和数据的控制下画地为牢。如何在学习模型逻辑的骨骼框架上,生长出不可被量化的细腻情感、灵动想象、深邃哲思,以及直觉化的独特认知,显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人工智能正在逐渐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掀起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面对这一新兴事物,难免肯定者有之,担忧者有之,质疑者有之。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存在形态究竟会怎么样?我们不妨怀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拭目以待。

(作者系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教授)

据中国作家网-文艺报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