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观点]->新媒体从何而来、往哪里去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新媒体从何而来、往哪里去

2022-11-19

作者:肖庆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18

新媒体从何而来、往哪里去

《新媒体的语言》,[俄]列夫·马诺维奇著,车琳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定价:88元

■肖庆

媒体的概念在我们当前的数字时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新媒体的创作工具、编辑工具和工作流程正在逐步取代以前各种各样的文化工具。这些工具逐步塑造出了新的美学维度,例如交互性、交互界面、数据库组织、空间导航,同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创作范式,如编写代码、使用筛选器、数字合成和3D建模,等等。

在当前的新媒体革命中,所有文化都向着计算机介入的生产、传播模式转变。互联网的发展和成熟使全新的合作生产模式、民主分配方式,以及参与性的经验成为可能。

新媒体突破传统束缚,以其开放性、创新性的特质吸引着大量文化工作者,为他们拓展艺术创作空间、发挥新技术的潜质创造各种可能性,由此成为变化多端的实验阵地与探索前沿。

俄罗斯著名媒体研究专家列夫·马诺维奇敏锐地观察到新媒体展现的文化图景。在他的著作《新媒体的语言》中,其以在新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工作经验,深入到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元素和结构之中,考察了数字影像、超媒体、计算机游戏、人机交互界面、合成动画、虚拟世界等新媒体形态,借鉴艺术史、摄影史、电影史、文学理论和社会学理论,既探寻了新媒体美学的源头,又总结出一套新媒体区别于旧媒介的基本法则,建立了新媒体语言的分析框架,为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前新技术背景之下全新的艺术创作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首先,视觉文化开启了一个“世界图像时代”,其特征是“世界被把握为图像”(海德格尔语),社会越来越趋向于“奇观社会”。

列夫·马诺维奇以视觉符号学的分析视角,对专属于新媒体理论的新范畴进行了定义与细化,以新媒体的物质实体为开端,逐渐深入到新媒体的形式,为我们绘制出了认识这个“奇观社会”的地图结构。形象的视觉建构有着绝对不逊于语言建构的功能,形象的视觉建构往往有着比语言更为直观有效的建构性。

看似简单的主体观看行为,其中蕴含了极其复杂甚至极为隐蔽的视觉社会规则和文化语法。书中借助具体事例展开的讨论,让我们认识到新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具有不同表现力的语言,这些语言具有各自的美学变量和特有的研究范式。

其次,作者不是孤立地研究新媒体,也没有强调新媒体具有独一无二的元素和形式,而是更多地将新媒体置于现代视觉与媒体文化史的宏大背景中进行分析,将其与其他文化领域千丝万缕的关联呈现出来,引导读者思考技术变革所带来的文化变迁。

将新媒体置于宏大的历史视野之中,还使得我们可以认识到新媒体的历史轨迹,进而推断新媒体未来发展之路。

再次,探索新媒体艺术的目的不是要证实“现有”,而是要促进“尚无”的形成,此“尚无”正是未来的根基,这根基就存在于现在。

当前很多关于新媒体的研究充满着对未来的猜测,而该书反其道而行之,更多地分析新媒体目前已经走过的发展之路,通过探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原理及在计算机上创造文化对象所涉及的操作,揭示这一实践中全新的文化逻辑,为新媒体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一些有待探索的新方向。该书不仅成为理解当下的重要参考,也为实践性的探索提供了分析框架。

美国学者麦克卢汉曾断言,任何技术都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人类环境。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领我们从现实世界向网络空间延伸和拓展,对生存与社会实践的影响空前深远,变革着人们的生存方式,也进一步规约着未来生活。

列夫·马诺维奇的著作以独特的美学维度记录下了这一历史进程,为我们探索数字文化和网络文明的世界勾画了一幅生动而全面的地图。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报》 (2022-11-18 第3版 读书)

据科学网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