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访谈]->我国空间天文学的主要奠基者—张和祺研究员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我国空间天文学的主要奠基者—张和祺研究员

2010-02-23

我国空间天文学的主要奠基者——张和祺研究员

马伟宏

张和祺,1935年5月出生于浙江镇海,主编我国第一部空间天文学专著《空间天文学》。

  张和祺,1935年5月出生于浙江镇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1984年2月-1991年4月任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1991年4月―1996年9月任台长。曾数次作为客座教授访问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主要从事太阳物理、高能天体物理和空间天文学研究,发表论文40多篇。有"超高能宇宙线在星际介质中的传播","X射线类星的研究","具有不完备补偿因子的极大体积法及其对类星体分布的应用。"对银河系宇宙线电子的传播有较深入的研究。首次提出极端高能区的宇宙线电子存在流强涨落的可能性。关于X射线脉冲星,太阳耀斑脉冲相动力学过程,以及宇宙伽玛射线暴的研究曾分别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成果二等奖、1979年中科院科技成果三等奖和江苏省科技成果三等奖。曾任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主任,中国天文学会秘书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文学报》主编、《空间科学学报》副主编。主持中国《大百科全书》空间天文部分的编写,主编我国第一部空间天文学专著《空间天文学》。

  第一颗天文卫星科学探测总体设计者

  我国研制第一颗天文卫星的有关情况至今仍鲜为人知。1976年,国家拟发射我国第一颗天文卫星(TW—1),这在当时是绝密的。紫金山天文台承担了天文卫星研制的重任,为此,张和祺受命组建起我国的空间天文实验室,并担任天文卫星科学探测的总体设计工作。天文卫星是一种科学卫星,有了它等于在地球轨道上建起了一座太空天文台。他为发射TW-1确定了科学实验的目标,确定了卫星上复杂的科学观测仪器的配置以及每个探测器的主要物理参量。在他的带领下,空间天文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工作着。天文卫星科学探测项目先后荣获中国科学院的科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和四等奖。

    

  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天文探测项目领导者

  1985年3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紫金山天文台,张和祺教授在汇报科研工作时,希望国家重视太空事业。1986年,航天工程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此后,张和祺教授作为国家863计划空间天文首席科学家,又一次肩负起探索浩瀚太空奥秘的重任。1992年1月,我国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其核心就是研制神舟号载人飞船,而空间天文学是航天科技发展的必要基础。张和祺教授介绍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包括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着陆场7大系统,空间天文探测是空间应用系统中的—个重要组成部分。张和祺教授带领紫金山天文台的科研人员为这一工程承担了用于空间探测的伽玛爆探测仪器的研制以及空间技术的开发。经过8年的攻关,空间天文探测器终于呈现在人们面前。张和祺教授主持研制的宇宙伽玛爆探测系统被安装在飞船上,这是我国首次进行宇宙伽玛爆探测,此前只有美国、前苏联和欧盟国家具备这样的能力。

  张和祺教授介绍说,伽玛爆探测系统的这一趟太空之行,对载人航天工程本身也有重要的意义。太阳伽玛爆对人体的危害是致命的,如果航天员在飞船外作业时正遇上伽玛射线大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我们掌握了太阳伽玛爆的规律,就能提前作出精确的预报,为航天员的舱外作业保驾护航。该项目成果共产生了国家10项专利和大量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并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他们认为中国在伽玛爆天文观测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空间天文学主要奠基者

  作为中国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空间天文委员会主任,张和祺教授对我国的空间天文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多年来他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国际上首次提出超高能宇宙线电子流强涨落理论,领先前苏联学者整整五年;首次提出太阳爆发高能荷电子分离加速的新观念;发现了X射线类星体内禀光度与红移的统计规律……

  1998年,他主编的《空间天文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空间天文学的专著。学术界认为,该书的问世对推动我国天文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带出的10多位博士中,有的已经在国际天文界较有影响。作为我国登月工程空间天文探测项目的顾问,张和祺教授和紫金山天文台的空间天文科技工作者又开始谱写一曲向着太空高唱的科学颂歌。

出处:据中国公众科技网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