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学小说研究]-> 汶川大地震时的中国科普作家们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汶川大地震时的中国科普作家们

2018-05-11

汶川大地震时的中国科普作家们

科学小说网编辑部

在中国有着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中不少人,用科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形式,创作出了一大批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影响的科普作品;他们中有的人,为推动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和科普创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几十年如一日地进行着努力和探索;他们中还有很多人,默默无闻,仅以己之力,在所在的乡村、城镇和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进行着科学普及与传播,他们没有能出版大部头的书,但他们的科普创作和科普活动,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就是中国的科普作家们。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一时间,山崩地裂,在北川老县城,很多人被埋进了废墟......就在这一刻,无数勇士——中华民族的好儿女,冒着生命危险,冲向灾区抗震救灾,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也就在这关键的时刻,中国的科普作家们也以各自的行动,投入了这场战斗,有的去到了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有的尽己之所能为抗震救灾出着力。

在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之际,我们特按当时的时间顺序,摘录5.12汶川大地震期间,科学小说网刊发过的部份记载当时的文章和科普作品,以这些珍贵的原始科普史料,供大家从一个侧面了解这场大地震,以及大地震中的一些中国科普作家们。

***************************************************************************************************************************

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

各地科普作家和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

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强烈地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地震发生后,我们距离震中不远的绵阳市也成为重灾区。因为地震导致的大滑坡和泥石流,使绵阳境内的北川县县城建筑在顷刻间垮塌,从灾难中救出的1万多群众立即被安置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一时间,绵阳城通信中断,科学小说网的设备严重受损、工作间无法工作......我们的一些工作人员和科普作家很快跑向街头和绵阳市中心医院的

露天广场,协助转移地震时还在手术台上的病人......近日,大家又正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普及抗震救灾的有关知识。我们的力量虽然微不足道,但大家在为战胜这场灾难战斗着!谢谢各地科普作家和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以及专家学者们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地震灾害发生后半小时,胡锦涛主席就做出指示,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就紧急行动起来。温家宝总理不到3小时就已经坐上飞机飞往灾区。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都到了绵阳市和绵阳市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看望地震的受伤人员。

我们看到,在地震灾区,是凝聚产生了力量,是团结诞生了希望,强大的精神力量,成为灾区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保障!中华民族经历经数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倒,靠的正是强大的民族精神。我们身处灾区亲眼看到,灾区人民上下一心、干群一心、军民一心、前方后方一心,一切为了救人,一切为了抗震救灾!

震后几分钟,在绵阳城区南河路的十字路口,一位刚从绵阳市中心医院手术台上抢救出来的老太太被放在大树旁,两位年轻的医务人员认真守护着她。周围的人赶快为她让开地方,有几个人轮换为她拿着输液瓶......那时停水、停电、通信中断,大家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人们对这场大地震也不象现在了解得那么多。

今天我们还看到,从废墟中救出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她在医务人员的护理下,用微弱的声音说:“我是被埋后又被救出来的......家里的人我不知道怎么样了......”

......

现在,在强烈的地震荡灾害面前,一条好的经验、一句关切的叮嘱、一声由衷的问候,都成巨大的暖流,鼓舞着灾难中的人们,感染着各地群众和网民。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灾难无情人有情,越在危急时刻,越能看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尽管抗震救灾已经过去100小时,但我们绝不言弃!不抛弃、不放弃!当前仍处在抢救人员的关键时刻,只要有一线希望,大家就要尽百倍努力,决不轻言放弃。

 我们的抗震救灾,靠的是全民之力,举国之力。灾区人民正振作精神,互相帮助,重建家园。尽管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但是在灾难面前,我们更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抗震救灾的巨大胜利!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们十分感谢各地的科普作家和有关方面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也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积极投入到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用我们的聪明和才智,为灾区的民众解忧,为困难的同胞送暖。地震灾区的科学救援和灾区重建,正是科普作家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大家可以以多种形式宣传抗震救灾急需的科学知识,我们认为这也是当前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然,我们个人的力量也许是微不足道,但中国的科普作家们,从来就有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我们呼吁各地的科普作家们团结起来、行动起来,运用多种形式作好抗震救灾有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为这场战斗提供更多的智力保障;我们希望大家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去鼓舞正在英勇奋战的人们!

科学小说网愿与大家一道,为夺取这场抗震救灾战斗的胜利而效力,欢迎大家与我们联系,并肩战斗!非常欢迎各地科普作家把您对抗震救灾的献计献策;心得体会和经历地、听到见到的身边感人故事及时告诉我们,以便及时提供给大家;我们也愿尽力为灾区的困难群众和网民作好各项服务,不管您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凡需要我们帮助的,我们都可以立即与您取得联系,并以最大的努力为您提供支援和服务,我们的抗灾救灾专用信箱是:master@chinasnw.com;联系电话:0816-2295044。

让我们共同为夺取这场抗灾救灾战斗胜利努力作出更多的贡献!

科学小说网

2008年5月17日

*************************************************************

来自上海姜云生先生的祝福诗-山崩了,还有。。。

科学小说网2008-05-19编者按:

近日,收到本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的朋友们,纷纷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这些都将会成为巨大的力量,鼓舞灾区人民的斗志,我们谢谢各地的朋友们!下面是上海姜云生先生寄来的一首诗:

“邮件收到.小诗一首为答.

姜云生,上海

山崩了,还有。。。

山崩了,

还有大地;

地陷了,

还有蓝天;

天塌了,

还有你

热血沸腾的心,

坚强有力的手臂-----

我的

姊妹兄弟!

十三亿

姊妹兄弟,

万众一心

推开瓦砾,

从苦难中站起!

掩埋亲人,

擦干泪水,

重整

故园大地.

要大山重新

把头颅高高昂起;

让大地回春;

蓝天上,

依旧飘着

悠悠白云……

汶水,四川,中国,

像浴火的凤凰,

向着天空

重新飞翔

[写于2008.5.19,上海]

***************************************************************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的慰问信

科学小说网2008-5-19 编者按: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对科学小说网的工作十分关心,纷纷以多种形式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支持。这是我们刚收到的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的慰问信:

“抗震一线的同事们:

时间快到了。我们这些外出工作的人,将与在北京的全院一起,和全国一道,哀思在地震中离我们而去的人们。在这古老土地上生存的一个大家庭,经历了数不清的劫难;活着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考验。这些历练,造就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人民,创造科学成就的人们。

第一次让我吃惊地发现,科学小说网更新没有停顿。我在想,地震在持续。多危险。你们是怎么工作的呀。于是,我试探着写了一封邮件。

又一次让我吃惊的是,你们来信了。而且,是一封十分深刻的来信。我在想,科学的源泉就在于此。

我们始终在关注你们第一线的同事们。请多保重。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

**************************************************************

李兴春表示响应科学小说网的号召

科学小说网2008-5-20编者按:

“本网《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发出后,各地科普作家积极响应,下面是作家李兴春给本网的信:

“科学小说网各位老师:

绵阳是这次震灾的灾区之一,衷心希望各位老师平安!希望您们的家人朋友都平安!我们不能亲赴灾区,为灾区做的事不多,只能捐点款,献点血,略尽绵薄,但真诚的祝愿和对遇难同胞深切的哀悼是和全国人民一样的。我本人一定响应科学小说网的号召,在适当的时候拿起拙笔,用文字祭奠亡灵,表达我们共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

李兴春”

(2008-5-20科学小说网)

*************************************************************

抗震诗抄(组诗)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度东经103.4度的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波及整个南亚地区……

——题记

胡锦涛总书记的足迹

总书记脸上神情凝重

不时望向窗外

垮塌的房屋揪着他的心

路旁巨石狰狞的面目

压不住滑坡山体的悲鸣

踩着瓦砾细察毁损的房屋

走进帐篷拉着灾民的手亲切交谈

深情地亲吻受伤的孩子

情与情相惜

心与心相系

那片乌云密布悲痛的天空下

总书记酝酿着未来和希望

送来了最温暖的阳光

大爱如春风,创造奇迹

大爱像神剑,拯救一切

大爱似火炬,在心中传递

世界,因爱而美丽

总书记昂首站立在废墟中

手拿话筒慷慨陈词

为救灾的官兵鼓劲加油

突然,余震又起

废墟摇晃吱嘎作响

官兵站不稳手扶断壁

有人打着趔趄

可总书记却岿然不动

稳如泰山面无惧色

声音宏亮而铿锵

这就是——

屹立在震中区的中国共产党

这就是——

矗立在13亿人心中的中国共产党

有总书记在

灾民的信心就在

中国的志气就在

有党在

抗灾的胜利就在面前

黎明的曙光就在面前

总书记的真情像星星之火

点燃灾区人民无畏的斗志

为他们撑起一方蔚蓝的天空

显出我们民族的骨气——

中国是震不垮的

中国人是震不倒的

坚信自己

坚信党

坚信灾区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现在的唐山就是灾区的明天

温家宝总理,在灾区最前沿

总理怀着焦虑急切的神情

在第一时间飞到地震灾区

挥舞坚定有力的的手臂

发出抗震救灾的最强音——

“险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每一分每一妙

都不是时间

而是被分割的一个个鲜活的人

面对暴雨狂风山崩地裂

和成千上万的难民

总理镇定而急切

脸上写满信心

眼里闪烁光明

救灾路上

总理向遇难者沉痛地三鞠躬

用身体语言表达政府情怀

诠释“以人为本”的深意

虽未“朝如青丝暮成雪”

但明显您的头发白了许多

皱纹比面前的岷江还要深

您相信,我们也相信

奇迹会在每一个瞬间诞生

看到那么多可爱的孩子

悄无声息地躺在地上

祖国的花朵活生生地凋零了

总理哭了

父母哭了

中国哭了

世界哭了

铁石心肠的人哭了

大家都心绞痛啊

教学楼怎么这么不经震呢

戴着红领巾躺在冰冷的地上

再也无法睁眼的孩子啊

总理为你们送行来了

在通往天堂的路上

你们一路走好

总理抹泪祝你们安息

天堂里不会有地震了

也没有压你们的水泥墙

没有疼痛

总理,您也是年近古稀的人了

要多保重啊

冒雨攀上瓦砾堆被摔倒

手臂和灾区一起在流血

竟然不让不包扎一下

继续寻找被埋的生命

午餐您吃着馒头和榨菜

挺香挺美,有滋有味

三拨两下,又夜以继日

奔波在最前线

是的,灾区人民是不幸的

但他们的心却无比温暖

此刻,我看见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

周恩来总理的身影

不也正是这样么

72小时,三个不眠夜

总理和灾民心连心

令中国感动世界倾心

其实,这并非第一次呀

多少年来,哪里有灾难

您就会出现在哪里——

矿难中有您熟悉的身影

雪灾中有您坚强的步履

抗震中有您果敢的决断

您对人民的深爱融化了冰雪

您对工作的忠诚使灾魔却步

有这样的好总理

有这样的亲民政府

天灾摧不垮炎黄子孙的脊梁

再大的自然灾害也能战胜

中国,不倒

灾民的泪湿了汶川

湿了四川湿了中国

诗人说:汶川,不哭

人民说:中国,不倒

共和国主席来了

国务院总理来了

重庆来了北京来了

13人民全来了

日本来了新加坡来了

华盛顿来了伦敦来了

欧美来了亚非拉来了

60亿地球人全来了

擦干祖国脸上的血迹

洗亮母亲流泪的心

中国,绝不向灾害低头

中国,挺起来,坚强的脊梁!

中国,不缺血

桃儿从成都打来电话

说她从早上7点

就出来排队献血

现在已经是下午5点了

还没有轮上她

她好焦急

桃儿是AB型血

灾区最缺

可她没有献成

血站的人让她留下了电话

她说,召之即来

随后融入志愿者的洪流

成都血库爆满……

重庆血库爆满……

上海血库爆满……

北京血库爆满……

中国血库爆满……

伤病员随要随到

我们中国,不缺血

捐款

拉萨,八廓街

一位乞讨老人

向募捐箱投进0·4元纸币

说,我就这么多了

给灾区受伤的孩子

买半瓶矿泉水吧

老人的晚餐还没着落

武警战士

2008年5月13日

都江堰那位武警战士

满脸愁云地抢险救人

而此刻,他的母亲

就住在旁边一栋楼的6楼

生死未卜

他的心淌着血泪

双手搬起巨大的预制板

抱出血淋淋的孩子

护士节

5月12日,护士节

被午后的8级地震震塌了

白衣天使护理源源而来的伤员

每一个伤员都是她们的亲人

爱心

耐心

细心

责任心

汇成爱的暖流

绵绵不断源远流长

让重伤的汶川、北川……

转危为安

求求你们

余震可能使房屋再次坍塌

再进去等于送死

总指挥下了死命令

让他们立马撤出来

几个刚从废墟出来的战士

又发现了被埋的孩子

战士抗命,转头往里钻

这时,坍塌发生了

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往下陷

战士被其他人死死拽住

被拖到了安全地带

战士跪下来大哭,说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第二次坍塌后

几个孩子被挖出来

却只有一个活着

年轻战士抱着幸存的小女孩

嚎啕大哭

谭千秋

他平时最疼爱学生

哪怕路上有一块小石头

也要捡走

怕学生们玩耍时伤着了

13日22时12分

德阳东汽中学谭老师的遗体

从废墟中扒出来

后脑虽砸得深凹下去

但他还双臂张开

爱的双臂张开

有力地趴在课桌上

从死神手中

夺回4个学生的生命

妻轻轻擦拭他脸上的沙尘

细细梳理蓬乱的头发

梳成他生前习惯的发型

擦去手臂上的血迹

眼里一片茫然

母亲在等待

雨淅沥

天湿了泪眼

她在等待

在倒塌的幼儿园前

伤心欲绝不肯离开

不断向废墟张望

余震来了

大家都躲开了

她还不肯走

等待宝宝从废墟中走来

人同此情

我不敢再看她……

母亲的短信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

她已被垮塌的房子压死

双膝跪着,上身前匍

双手支撑着身体

像古人行跪拜礼

救援队长把手伸进她怀下

有个孩子还活着

人们把废墟刨开

身下躺着她4个月的孩子

吮吸着她冰冷无奶的乳头

毫发未伤

在包小孩的红色黄花小被里

发现一部手机

手机屏幕显现一条短信——

“亲爱的宝贝

如果你能活着

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爱,湿了天下父母的眼睛

遇难女教师

其实

你也是朵青春正艳的花朵

把13名孩子救出来

而你却永远起不来了

你的女儿才两岁

一直哭着喊妈妈

你一定听见了

我转过身去

喉已喑哑,唱不出挽歌

点燃烛火送你一程

在路上

我喊下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去陪你说说话

如果你太清冷

请看,山中的鲜花

一朵朵为你绽放笑容哩

(洋滔,本名杨从彪,这是身份证上的姓名,系中国作协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拉萨作协副主席。提供给科学小说网的原稿)

(科学小说网2008-5-20)

*************************************************************

强烈地震中的科普作家们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科学小说网的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网站维护工作,突然地动山摇,书柜倒塌,墙壁裂缝......这是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一幢七层楼房的顶层,科学小说网的一个工作室就设在这里。

强烈地震发生了!他来不急转移,死死地抱着摇晃的门框,眼睁睁地看着屋内的东西倒塌,墙壁裂缝......

“你怎么还不跑!”地震刚停,妻子着急地打来电话,妻子是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正在忙着从医院大楼里向广场转移病人......

这时网站设备、通讯设施、办公地严重受损,手机不通,他立即抓起摄像机、像机往楼下冲去......

他记录了自己看到的震后绵阳南河路大街情况和人们的救灾情景......然后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前的广场.这时,一些病员正在紧急地从医院高楼往这里转移;有的危急手术不得不在广场上进行......他遇见了妻子的同事,请她向妻子转报平安后,便开始协助医务人员作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口渴了、肚饿了,他才发现刚才还没有来得急换衣服,带上一分钱......

在这次强烈大地震中,科学小说网就在那幢七层楼房的顶层工作间,一天也没有中断工作......

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家们关心着汶川大地震,很快都表示将和灾区的科普作家一道为抗震救灾出力。科学时报新闻中心副主任、《科学小说在中国》作者麻晓东2008-5-13 14:20:00给科学小说网主编汪志发来邮件说:“汪老师,您好。惊闻绵阳在此次震灾中也受灾严重,不知您那边是否一切安好。特表示慰问并送去我的问候与祝福,祝您全家平安健康!”

河北科普作家李钟模,是在地震后第一个给通科学小说网打来电话的人。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对科学小说网的工作十分关心,纷纷以多种形式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对科学小说网的工作表示支持。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在给科学小说网的信中说:

“抗震一线的同事们:

时间快到了。我们这些外出工作的人,将与在北京的全院一起,和全国一道,哀思在地震中离我们而去的人们。在这古老土地上生存的一个大家庭,经历了数不清的劫难;活着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考验。这些历练,造就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人民,创造科学成就的人们。

第一次让我吃惊地发现,科学小说网更新没有停顿。我在想,地震在持续。多危险。你们是怎么工作的呀。于是,我试探着写了一封邮件。

又一次让我吃惊的是,你们来信了。而且,是一封十分深刻的来信。我在想,科学的源泉就在于此。

我们始终在关注你们第一线的同事们。请多保重。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中国代表处的王永龙 博士也向科学小说网主编汪志发来邮件,他在邮件中说:

“汪志先生: 您好!

惊悉噩耗,四川汶川地区包括绵阳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几次打电话去您的办公室没有回音,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平安无事!!!

我们对遭遇困境的四川人民和绵阳人民表示强烈的同情和慰问。希望四川人民和绵阳人民在政府、人民子弟兵和各界人士的支援下万众一心,抗击灾害,平安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王永龙 博士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中国代表处 ”

王永龙收到科学小说网的回邮知道汪志的手机号后,很快又和汪志通了电话。贵州的科普作家在电话、邮件不通的情况下,只好试投邮件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进行询问,并在信封上注明“此信乃询问地震消息,务请诸位先生设法转达。谢谢!”台湾作家黄海、辽宁岫岩作家周乃东以及美国、英国的朋友们也纷纷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打电话、发邮件,对受灾地区和科学小说网表示关心。

绵阳市的北川、平武、安县等地都是这次地震的重灾区之一,绵阳城区也受到影响,科学小说网的办公地和设备、通讯设施受损严重,但工作人员仍在这里坚持工作。连日来,科学小说网准确地上传了地震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播了几千篇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区防疫的知识等。

5月17日,科学小说网发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这封信得到了各地科普作家的积极响应,作家李兴春很快给科学小说网发来了响应的信件:

“科学小说网各位老师:

绵阳是这次震灾的灾区之一,衷心希望各位老师平安!希望您们的家人朋友都平安!我们不能亲赴灾区,为灾区做的事不多,只能捐点款,献点血,略尽绵薄,但真诚的祝愿和对遇难同胞深切的哀悼是和全国人民一样的。我本人一定响应科学小说网的号召,在适当的时候拿起拙笔,用文字祭奠亡灵,表达我们共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

很快,上海的姜云生先生送来了他的祝福诗《山崩了,还有......》;中国作协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拉萨作协副主席杨从彪(洋滔)送来了他的抗震诗抄(组诗)......

19日23时,接到预告称绵阳将发生余震,当地居民紧急疏散,但余震并未发生。20日绵阳也没有感到大的余震。此时是2008年5月21日中午12时50分,科学小说网的工作人员仍在七层楼顶层的工作室内坚持着工作......

(2008-5-21科学小说网)

******************************************************************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的慰问信

科学小说网2008-5-19 编者按: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对科学小说网的工作十分关心,纷纷以多种形式向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对我们的工作表示支持。这是我们刚收到的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的慰问信:

“抗震一线的同事们:

时间快到了。我们这些外出工作的人,将与在北京的全院一起,和全国一道,哀思在地震中离我们而去的人们。在这古老土地上生存的一个大家庭,经历了数不清的劫难;活着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考验。这些历练,造就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人民,创造科学成就的人们。

第一次让我吃惊地发现,科学小说网更新没有停顿。我在想,地震在持续。多危险。你们是怎么工作的呀。于是,我试探着写了一封邮件。

又一次让我吃惊的是,你们来信了。而且,是一封十分深刻的来信。我在想,科学的源泉就在于此。

我们始终在关注你们第一线的同事们。请多保重。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

*************************************************************

绵阳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

会名誉会长王德立联系新加坡华侨救灾物资送达平武

绵阳市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德立,通过省扶贫基金会联系新加坡华侨慈援组织向绵阳平武灾区捐赠帐篷250顶,以及药品、食品等价值30余万元的救灾物资,经与在平武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映坤联系,由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开出特许通行证,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5月22日下午派专人带领捐赠车队已送达平武灾区。

(载科学小说网 2008-5-23)

*************************************************************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专家学者谈抗灾震救灾科普

2008年5月27日科学小说网收到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专家学者的邮件,对当前的抗灾震救灾中如何搞好科普创作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及时转发,供各地科普作家和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们参考。我们欢迎更多的科普作家、作家和专家学者、网友们,与我们一道来进行这方面的探索!科学小说网收到的这封邮件中说:

“这些日子,关注贵网站内容,逐渐勾勒出四条线索;灾后生活;灾后心理;灾后建设;灾后生产。每条线索,都可联结众多问题与答案。面对生疏的现实,遇到的是一连串新问题;面对解决的方案,获取的是一系列新经验。

灾后生活方面,有卫生防疫等知识。

灾后心理方面:有人际沟通等知识。

灾后建设方面:有建筑结构等知识。

灾后生产方面:有规划与发展等信息。

再有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总结经验的方法等。

把这些选题与生动而现实的故事结合起来,请一些专业人士从多方面作出深入的解答。例如,学校教学楼支柱加固成六棱柱以后,抵御了地震的强烈冲击,其原理是什么?稳定性与抗冲击性能可以增加多少?

把鲜活的事例交给专业人士,把实用的科学技术交给民众。把遇到的问题梳理出来,用邮件发给专业人士解答。获得这些素材,进行系统整理,在网上发布,成为文学作品创作取材的宝藏。

以上谨供参考。让我们一起探讨,进行合作。”

**************************************************************

有爱,就有生命的希望

2008年5月12日下午天昏地暗的时光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抹平的创伤

当8.0级的地震摧毁了一个名叫汶川的地方

那一圈又一圈激荡了大半个中国的冲击波

无情地震碎了我们的胸膛

在地动山摇的瞬间,我挚爱的亲人呀

骨肉分离,家毁人亡

在残垣断壁的废墟里,有多少生命

在用心中坚强的意志

与死神作着最后的较量

孩子,从你得救的那一刻

你就成了孤儿,失去爹娘

还有许多稚嫩的生命没来得及看到阳光

他们就跟随着天使在空中来来往往

无助地飞向天堂

何以天有哭泣,地有悲怆?

毁我大坝,埋我村庄? 挺住,我的父母;挺住,我的孩子

你看,一个个矫健的身影

从空中,从水上,从布满泥石流的山路

与时间赛跑八方突进

把猎猎的战旗插在了生命最为需要的地方

我在废墟中饱受煎熬的亲人呀

你们一定要挺住

十万战友发起了抢救生命的总攻

他们要用不屈的意志和执著的信仰

让你们摆脱死亡的魔掌

你们的坚持,你们的顽强

你们的坚韧,你们的渴望

都是中华民族挺立的不屈的脊梁

失去任何一个生命

都是国家的损失,都是民族的哀伤

失去爹娘的孩子

全中国的父母都在你们身旁

你们要勇往直前学会坚强失去子女的老人

还有我们相伴您的左右

把您看作是我们的爹娘

我挚爱的亲人呀,在你们的身旁

有着十三亿同胞的目光

我们一路前行吧

相互搀扶建设家园共度难关

你们会感受到祖国大家庭春天般的温暖

生命是何其脆弱

经不起头顶上几块砖瓦的击撞 生命又是何其坚韧何其顽强

就在这满目心碎的瓦砾上

也要建立起永远毁灭不了的希望

我们的兄弟同胞来自四面八方

他们已经挽起了热血激荡的臂膀

每一位华夏儿女团团围在募捐箱旁

把一颗颗赤诚的心

都毫无保留地寄给了魂牵梦系的地方

因为,受难的人就是我们的亲人

受难的地方就是我们不舍的家乡

我灾区的兄弟姐妹们

来吧——靠在我们的肩膀

我们一起挡风避雨一起眺望远方

相信未来有更多的爱更多的美好更多的希望

会充满我们一路风尘的行囊

亲情的中国汇聚了所有爱心的力量

这强大的暖流抚平了大地的创伤

有爱,就有生命的希望

哪怕苦难的翅膀再沉重

有我们亿万同胞在

一定要让你飞向阳光

一个春天会让所有美丽的花儿开放

一个希望会点燃千千万万个梦想

灾难终将过去,悲情铭刻心上

爱的真情会擦干脸颊的泪光

悲痛中凝聚着的是不屈的力量

迎接我们的

一定会是明天那轮充满希望喷薄而出的朝阳

(作者简介 王昭荣,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昭通市针灸推拿研究会副会长兼针灸推拿文化传播中心主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此为给科学小说网特稿)

(载2008-5-28科学小说网)

**************************************************************

我拉住你的手

(载2008-6-5科学小说网)

向汶川大地震中英雄的老师们致敬![在汶川大地震中,很多老师是为抢救学生而牺牲的。德阳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把四个学生塞进讲台里,他张开双手,身体死死地护住讲台;南坝小学杜正香老师被挖出时,她的手紧紧的抱住五个学生;映秀小学连蓉老师连续救出13名学生后,是抱着两个孩子向外冲时被倒塌的教室掩埋的;绵阳的瞿万容老师,在墙倒屋塌的一瞬间扑到孩子身上,双手撑地,用宽大的后背挡住了倾垮的巨大水泥板;紧紧抱住学生和孩子牺牲的还有映秀的孙建军老师、张米亚老师以及许多说不出名字的老师。]

杨槐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

2008年5月18日

我拉住你的手,在倒塌教室的瓦砾中,你已经等了太久太久。

这次的地坼山崩,前所未有,可没有什么力量,能压制爱的迸发,终止生命的追求。

正是你的手,力擎千钧,把死亡从我身边赶走。

你的身躯已经变形曲扭,而你的手,依然那么巨大,那么从容,不惧疯狂魔兽,张开的血盆大口。

不要哭,还有许多遇难的亲友,还有无比的痛,要同学们面对接受,老师此刻怎能远行,撒手而走。

我拉住你的手,往事悠悠,多少喜乐哀愁,似泣如歌,同岷江一起滚滚奔流。

从小我就拉住你的手,一步一步跟你走,鲜艳的红领巾迎风飘扬,祖国就在我胸口。

你的手,曾是那么的宽大与浑厚,为我遮风挡雨,解我忧愁。

失去月亮星星的夜,你不再笑,什么话也没有,只有颤颤的手,倾诉着深情与温柔。

难舍的眷恋与绸缪,哀哀如刀绞我心头。

我拉住你的手,你喜上眉眸。

你不知道你已经死去,你说以后的时间富裕了,回久别的故乡走走,该对父母尽尽孝,会会儿时的小朋友,故乡山青水美,日子一定无虑无忧。

你不相信你会死,你说你不会在那儿呆太久,学校就要考试,要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等老师返校,测验语文算术。

如果这次不回来,就是调到了新单位。

那里的房子明亮宽敞,该有的都有,老师放不下的,只有拉住的这只手。

( 科学小说网注:作者杨槐老师,一直关注着灾区的情况。杨槐老师发表文学作品,也翻译小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这是他给科学小说网的专稿。)

***********************************************************

“ 我知道这个人是谁!”

2008年6月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发表《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后,在网友中引起反响,不少网友向科学小说网发邮件、打电话,对科学小说网的抗震救灾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希望科学小说网的同志们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浙江科普作家陈福民在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的电话中说:“你们吃苦了!望保重,祝贺你们在抗震救灾中所取得的成绩!”北京的学者十分关心科学小说网工作人员的安危,他们在给科学小说网的邮件中说:“请注意安全。你们在前线。将在外,需要阵前应急处置好。我们都是战士。只有保存自己,才能继续参战。安全第一。望多保重。”辽宁科普作家周乃东在给科学小说网负责人的邮件中专门引用了《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中的一段话:“——他们没有向任何人伸手,全靠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灾中唯持着这些机构和工作的正常运转。近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中有一个白发工作人员,总是背着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到七层楼下,有人问他:‘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意思是你这么怕!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他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他要与它们共存亡!因为他认为,保护好这些重要资料和科普收藏,并不是某个人、某个科普组织的事,因为它们从一个侧面,在反映着中国科普和科普创作事业的历程!”周乃东在引用了这段话后激动地说:“ 我知道这个人是谁!”周乃东是第二届蜀道杯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活动一等奖获得者,专门到四川省绵阳市参过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科学小说”征文颁奖会和科学小说的学术研讨,对文章中所说的“白发工作人员”有所了解,他知道,这个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献身于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事业,在培养科普新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科学小说网等科普机构,受到各地专家学者科普作家等的好评,钱学森、冰心、温济泽、成思危等专门接见了他。他所负责的一些科普工作,曾得到科技部、文化部、中国科协、中国作协、中国科普作协等有关方面的肯定。周乃东在他的邮件最后还专门向这位“白发工作人员”表示“问候和致敬!”

(载2008-6-9科学小说网)

**************************************************************

题记:平凡的人用平凡的回忆和努力告慰亡灵——写在汶川大地震百日祭

我在绵阳城区感受“5.12”大地震

汪志

在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一幢七层楼房的顶层房内,和往常一样,我正在电脑前对科学小说网进行维护。

突然,楼房开始震动,最初还以为又是有人在搞装修,正聚精会神工作的我没有把这当回事。

大楼越摇越凶。

“地震!”我马上意识到。这时对门一幢楼里的人们已开始往楼下跑。

转移已来不急了,我很快躲进一个门框内,死死地抱着那门框的木头。

地动山摇,楼房也跟着拼命地抖,紧接着就是猛地几下,我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眼睁睁地看着房内的墙壁在开裂,书柜在倒塌,一些东西砸到了我的身上.....

“强烈地震!”这时我的感觉是楼象要垮,心想:“这回完了......”

就在我认为这下要完了的时候,大楼的晃动停止了。屋里乱成一团,被打翻在地的传真机、电脑等设备、重要图书资料、收藏品等等已使我已无法走动、迈步......

这就是公元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在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科学小说网一个工作间所亲身经历的“汶川大地震”。

就在这一刹,面对着科学小说网的站内设备、通讯设施、办公地严重受损,手机不通,我本能地立即抓起摄像机、像机就要往楼下冲......

刚要出门时,电话铃响了。

“喂!”我拿起电话。

“你怎么还在屋里!”妻子通过当时还可以打通的座机着急地打来了电话。妻子是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这时正在忙着从医院大楼里向广场转移病人......

我跑下了楼,很快用像机记录下院内刚经历过这场地震后的人们,拍下了楼房受损的现场。然后在南河路和南河路的十字路口、在绵阳南河路体育中心,拍下了那些从大楼和房屋跑出来躲震人们当时的景情,记录了我看到的震后那一刻,绵阳城区人们展开的抗震救灾景况和现场.....

我看见有人背着一个老人,还有两个白衣战士跟着,一个扶着老人,一个高举着吊针瓶,从街那边跑了过来,想找一个地方把病人放下。那时的街上、树旁到处都挤满了人,我忙帮着招呼在南河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旁的街心花园树下找了一个地方,让病人躺在那里。这时我问两个小护士:“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是中心医院的,刚才病人正在做手术......”

“中心医院的,怎么把病人弄到这里来了?”我问道,那时要从中心医院把病人弄到这里来,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是病人子女要求嘛,我们只好跟着。”这时我看见,护士们还为病人带着救急用品。

“中心医院的人这次真不错,现在人家正在往医院广场转移病人!”病人旁边的一个男子说。这时过来两个年轻人,边听边记,还在问什么,可能是记者。男子怕周围人不信,还说:“我们是平武的,平武城内的。”我很快拿起相机,拍下了大地震刚过绵阳城区的这一珍贵资料。紧接着我又用像机记录下街上那些被震坏的路灯、倒塌的墙砖、受损的房屋......

当我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前的广场时,一些病员正在紧急地从医院高楼往这里转移;有的危急手术还不得不在广场上进行......我遇见了妻子的一个同事,请她向妻子转报平安后,便开始拍照和协助医务人员作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来......

警笛长鸣,一辆由警车开道的汽车直达中心医院的门诊大楼前,交警在维持着秩序,从车里抬出了受伤的人......

很快有人传来消息说,中心医院的一幢宿舍楼垮塌时砸死了一个工人;有病室震塌的天花板还砸死了病人......

......

已是下午六时左右,口渴了、肚饿了,这时我才发现,刚才还没有来得急换衣服,没有带上一分钱.....

那个时候,大家不知道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里还会发生什么!停水、停电、电话不通,人们得不到任何信息,一些高层住宅已封闭不让进。为防再有什么不测,我忙找妻子的同事借了十元钱。这时街上的商店基本关闭,好不容易才在一个小卖部买到一瓶矿泉水,在另外一个小卖部买到一包饼干。

正在人群中忙碌的妻子发现了我,忙递给我一盒米饭,并把我强拉到一个空地上坐下:“不许动,把东西给我们看好!这么大岁数,不要再在这里来添乱!”转身又去抬病人去了。妻子递给我的塑料袋里,全是矿泉水和干粮,听说是地震后周围居民们很快给病人、医生送来的。这时我只好“从命”,在医院广场上充当起了白衣天使的一个临时“后勤”。

绵阳城区的人们很快从惊慌中镇定下来。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在门诊大楼前的广场上搭起了帐篷,妻子还用纸板为她们科室写了一个临时牌子挂上。此时的医院广场,动了手术的、正要动人手术的、还有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通通都挤在了一起......

夜幕降临,除了医院的广场和远处的路灯,另外很少有人,人们都去找开阔地方避难了。这时我才突然想起该联系联系在绵阳的亲人,可是手机打不通,二弟、三弟、舅父......一个都联系不上。

妻子和她的同事们已经很累了,一个个都躺在了地下。那时广场上的人很多,要找个能躺的地方也并容易,我忙向她们让开了地盘。

“走,去抱床被子!”妻子对另外一个同事说。是呀,这可不会是短时间,还得作打持久战的准备!要想照顾好病员,光这样怎么行呢?妻子和一位同事冲进了那个还令人十分恐惧的门诊大楼四楼。我没有着声,此时除了这样,又还有什么办法呢?

一床被子铺在了地上,几个妻子的同事很快倒了上去。这时妻子拿出手机 。

“能打通吗?”我问。

“试试。”

手机打通了,是我三弟的家。妻子说自己不能离开医院,准备叫我今晚去他们那里,他们那里开阔一些。接着就不由分说,把我拉到大街上,拦了个的士,把我推了进去,这是5月12日晚上的十点左右。

当我来到三弟家时,那里已挤满了人,都是三弟家的亲友。

就在这不久,一个从北川跑了好多个小时才到绵阳的学生来到了这里,他说他们学校的楼一下子全陷塌了下去,他在顶层,忙跳了出来......他还带了另外一个同学。小孩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全被埋在了北川老城的废墟下......这个小孩是我三弟媳弟弟妻子的侄儿。这时大家才从绵阳城区的灾情中走了出来,知道北川“完了”,接着通过媒体才对这场大灾难有了一些更多的了解。就是这一群人,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一共失去了6个亲人!包括曾经和我共过事的那个原北川县人大常委会的主任。很快在我们这一群人中,比我小的一些同辈和晚辈们都被派往了抗震救灾第一线,有的去北川、有的去平武,还有的到绵阳九洲体育馆和绵阳南河体育中心接待转运出来的灾民......三弟也住在了他所在的企业指挥抗震救灾没有能回家。这次大地震中三弟所在企业也损失严重,但他们仍为平武响岩学校等的灾后复课、重建提供了帮助。

我给四弟打电话,要他把他八十多岁的岳父、岳母也接过来,但老人家不肯。四弟他们就在绵阳的南河边河堤上搭了一个棚子和两个老人在一起。他们都曾多年共同在深山沟里那个被称为我国“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工作了多年,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作出过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四弟现在在检疫、检验部门工作,他白天去九洲体育馆参加安置灾民和执行公务,晚上就去河堤上陪他的岳父、岳母。

汶川大地震一下子震惊了全世界!我在英国攻读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博士的独生子知道后,在第一时间里就打来电话,可家里无人接,打我的手机又不通,于是他就一个一个亲戚地不停挂电话。后来他告诉我,那时他十分着急,因为凡是知道他家在四川绵阳的那些朋友们,当时都立即前来询问他家里的情况怎么样,不仅有中国的,还有英国的、土耳其的、印度的......他说他真想回来当抗震救灾的自愿者!他还在以后给我的一个邮件中说:“现在,赈灾已经远远不只挖幸存者那么简单。科学的防治,面对和处理一系列的问题才是灾区的出路。我认为现在是全国科普工作者行动的时候了。不仅仅是财物,而是真正的用科普来武装灾区,传播正确,有效,有用,及时的科学知识让灾区人民可以应对接下来的挑战。将复杂的抗震,抗疫,抗灾的科学知识用简单生动,容易传播的方式表达出来是科普工作者的专长!作为致力于科普的网站,我认为,号召全国的科普工作者拿起笔杆子行动起来,'科学小说网'义不容辞。”

我舅父今年八十岁,曾是绵阳南山中学和绵阳师专的校长,现在离休在家,住在离三弟不远的一个地方。他的住处也出了一些问题,可他不愿出来,第二天,还是我和他女儿商谅后,去强行把老俩口弄到了三弟这里来的。那晚上舅父老俩口睡在沙发上,其它的人密密麻麻的就躺了一地。后来他们还是坚持回到了原来的住处,直到不久他们和三弟的住处都宣布为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溃坝的撤离范围,才不得不转移到了成都他儿子那里。听说在他返回绵阳后与在美国和成都的儿子及那个在绵阳市级机关工作的女儿一道,一直在为北川陈家坝的灾后重建出力。

我很快又回到那幢七层楼房的顶层工作间,而且一天也没有中断过在这里的工作。

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家们关心着汶川大地震,都表示将和灾区的科普作家一道,为抗震救灾出力!5月13日下午,科学时报新闻中心副主任、《科学小说在中国》作者麻晓东给我发来了邮件,麻晓东说:“汪老师,您好。惊闻绵阳在此次震灾中也受灾严重,不知您那边是否一切安好。特表示慰问并送去我的问候与祝福,祝您全家平安健康!”

河北的李钟模,是在地震后第一个打通我电话的外地科普作家;贵州的一位科普作家在电话、邮件不通的情况下,只好试投信件给我,并在信封上注明“此信乃询问地震消息,务请诸位先生设法转达。谢谢!”后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名誉理事长章道义、浙江科普作家陈福民等等也都打电话或发来邮件表示关心和慰问。

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建立有交流、合作关系,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中国代表处的王永龙 博士5月14日给我发来了邮件,他在邮件中说:

“汪志先生: 您好!

惊悉噩耗,四川汶川地区包括绵阳发生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几次打电话去您的办公室没有回音,衷心希望您和您的家人平安无事!!!

我们对遭遇困境的四川人民和绵阳人民表示强烈的同情和慰问。希望四川人民和绵阳人民在政府、人民子弟兵和各界人士的支援下万众一心,抗击灾害,平安度过难关,重建美好家园!

王永龙 博士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中国代表处 ”

王永龙收到我的回邮知道我的手机号后,很快又和我通了电话。台湾作家黄海、以及美国、英国等的朋友们也纷纷给我打来电话、发来邮件,对受灾地区和我负责的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科学小说网、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表示关心。

这些,成了我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一个强大推动力。我认为,要科学救灾,确实就更需要加强科普,于是我在5月17日,以“科学小说网”的名义发出了《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这封信中说:“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我们十分感谢各地的科普作家和有关方面对我们的关心与支持!也希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积极投入到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用我们的聪明和才智,为灾区的民众解忧,为困难的同胞送暖。地震灾区的科学救援和灾区重建,正是科普作家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大家可以以多种形式宣传抗震救灾急需的科学知识,我们认为这也是当前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然,我们个人的力量也许是微不足道,但中国的科普作家们,从来就有着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我们呼吁各地的科普作家们团结起来、行动起来,运用多种形式作好抗震救灾有关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为这场战斗提供更多的智力保障;我们希望大家努力创作更多优秀的科普作品,去鼓舞正在英勇奋战的人们!”

这封信得到了各地科普作家的积极响应,作家李兴春很快给科学小说网发来邮件,他说:“科学小说网各位老师:绵阳是这次震灾的灾区之一,衷心希望各位老师平安!希望您们的家人朋友都平安!我们不能亲赴灾区,为灾区做的事不多,只能捐点款,献点血,略尽绵薄,但真诚的祝愿和对遇难同胞深切的哀悼是和全国人民一样的。我本人一定响应科学小说网的号召,在适当的时候拿起拙笔,用文字祭奠亡灵,表达我们共同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紧接着上海的姜云生先生送来了他的祝福诗《山崩了,还有......》;中国作协会员、西藏作协会员、拉萨作协副主席杨从彪(洋滔)送来了他的《抗震诗抄(组诗)》;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会副主席杨槐 送来了诗作《我拉住你的手》;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中国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主席王昭荣送来了他的长诗《有爱,就有生命的希望》;一些专家学者还对抗灾震救灾中如何搞好科普创作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北京的方清同志专门提供了他的《题材与素材:地震问题系列-里氏震级》,供有兴趣创作这方面科学小说的作者参考......

我和我的同事们在抗震救中的工作,受到各地网友和有关方面的称赞。中国社科院所属的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在5月19 日下午2时 给科学小说网的信中说:

“抗震一线的同事们:

时间快到了。我们这些外出工作的人,将与在北京的全院一起,和全国一道,哀思在地震中离我们而去的人们。在这古老土地上生存的一个大家庭,经历了数不清的劫难;活着的人们,一次又一次地经受着考验。这些历练,造就了一个举世无双的伟大人民,创造科学成就的人们。

第一次让我们吃惊地发现,科学小说网更新没有停顿。我在想,地震在持续。多危险。你们是怎么工作的呀。于是,我们试探着写了一封邮件。

又一次让我们吃惊的是,你们来信了。而且,是一封十分深刻的来信。我们在想,科学的源泉就在于此。

我们始终在关注你们第一线的同事们。请多保重。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

汶川特大地震使绵阳市受到严重影响,成为重灾区之一。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设在绵阳市桑林路1号、绵阳市剑南东路292号和绵阳市南河路的三间办公室、五个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展室和两间库房、一个中国玉文化研究开发中心的玉品陈列室、缟艺兰花园的一个兰花展室、两个科学小说网工作间等均受到严重破坏,墙壁破裂,部份垮塌,经鉴定为“加固后使用”。地震使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的科学小说网的电脑、扫描仪、打印机、摄像机、像机、录音机、录象机等几十台设备严重受损,无法正常工作,科学小说网目前只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坚持运转和进行更新。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所属的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的展室和库房在地震时展品大量被破坏,很多珍贵收藏从库房的收藏柜震落遍地,高士其等的真迹和笔等有关实物、冰心的亲笔题词、钱学森关于科普的讲话录音和通信、温济泽的砚台......等等在国内外都属有一定影响的科普收藏和文物受到强裂地震的严重威胁。博物馆的一些收藏品、字画、图书资料等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仅就其市场价值而言,已造成严重的损失。刚成立不久的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中国玉文化研究开发中心的玉品破坏严重,一些去年国内首次“科普玉雕评选”中的获奖作品被损坏,很多玉品或被损、或受到严重威胁。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缟艺兰花园的几百盆兰花在地震中受损,其中包括前年才从北川小寨沟选来的优质原生草等一批珍贵兰花,很多需经专家认真抡救,但损失已难换回。据初步统计,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这次被破坏的展室、库房、设备和收藏品受损造成的价值损失等可能在千万元以上。

科学小说网虽然是一个小网站,各方面的条件也很有限,但它是“国内首家‘科学小说网’站”,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成员,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组织奖获得者,就在这次大地震期间,五月三十日还被列入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首批“绿色网络文化产品”;获得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的“节约·环保·文明”科普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那时我认为,只要科学小说网在每天坚持更新,网友们就会知道绵阳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这对稳定大家的情绪也会是有一定好处的。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是绵阳市社科联授予的“绵阳市社科普及基地”。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公益性科普网站、科普机构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我和我的同事们临危不惧,不仅坚持着网站每天的内容更新,还与全国各地有关网站和专家学者及网友们保持着联系,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优势为抗震救灾服务:科学小说网准确地上传地震有关信息;及时启动有关这次大地震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收藏活动;积极为有关部门的抗震救灾工作献计献策等。我们还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播了几千篇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区防疫的知识等。

“5.12”汶川大地震后,紧接着绵阳市又面临着唐家山堰塞湖的威胁,对于绵阳市城区来说,这有可能是比“5.12”还严重得多的一场灾难!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的各个方面基本上都处在唐家山堰塞湖三分之一溃坝的范围内,按规定要求,人员必须全部撤离。其它未撤的人员,也要求作好全溃坝撤离的准备。在哪些日子,绵阳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这时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在一则消息中说:“......科学小说网和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要是由部份科普作家、科普专家个人从微薄的薪金中拿出一部份来兴办的科普机构,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他们自身的抵御和自救能力,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得到的。但他们没有向任何人伸手,全靠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灾中唯持着这些机构和工作的正常运转。近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中有一个白发工作人员,总是背着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到七层楼下,有人问他:‘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意思是你这么怕!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他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他要与它们共存亡!因为他认为,保护好这些重要资料和科普收藏,并不是某个人、某个科普组织的事,因为它们从一个侧面,在反映着中国科普和科普创作事业的历程!”当辽宁科普作家周乃东在网上看到这些后,立即给科学小说网发了一封邮件,他在邮件中说:“ 我知道这个人是谁?向汪志老师问候和致敬!”

就在那间按要求要加固后才能使用的危房里,顶着一次又一次的余震和唐家山堰塞湖,我和我的同事们与“我们的文明”、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少年广播网和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光明网、中青在线、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网站共同发起了“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网络公祭”活动;组织着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评选”......

后来我被四川省科普作家协会授予了“抗震救灾先进个人”。5月26日,我在缴特殊党费时给党组织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在离开绵阳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主任岗位时给市委的报告中曾表示:从现在起,我将把我的全部精力用于科普和科学传播事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中国作协、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我将履行自己的诺言。”在这场特大的自然灾害面前,我这样作了,用自己平凡的行动,履行着自己对组织和人民所作出的这个承诺。

2008年8月19日于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14号872室

(载2008-8-27科学小说网)

*******************************************************

地震中的一位老人

(摘自科学网杨汝清教授的博客http://blog.sciencenet.cn/u/rqyang及网友们的留言。科学小说网转载。)

地震中的一位老人

已有 6550 次阅读 2008-10-13 07:46 |个人分类:日记随想|关键词:地震 绵阳市 科普 科学小说 中国科技城

绵阳市——国家正式命名的唯一的一个“中国科技城”,那里有大批国防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有著名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院,也有中国彩电巨头长虹,两院院士就有28人。

绵阳市成立了一个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办有全国首家科学小说网。

汶川特大地震使绵阳市受到严重影响,绵阳市这个科普创新基地和科学小说网的办公室、博物馆展室、物品陈列室等均受到严重破坏。墙壁破裂,部份垮塌,连同电脑、扫描仪、摄像机等几十台设备,各种损失在千万元以上。

但是,网友们惊奇地发现,科学小说网内容更新没有停顿!地震后,科学小说网准确地上传了地震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播了几千篇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区防疫的知识等。

报道文章《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中说:“他们没有向任何人伸手,全靠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灾中维持着这些机构和工作的正常运转。”

“近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中有一个白发工作人员,总是背着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七层楼下,有人问他:‘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他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他要与它们共存亡!”

他那大包里装的,是钱学森、高士其、冰心、温济泽、卢嘉锡、秦牧等我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关于科普和科学与文学结合问题的通信、题词、讲话录音和真迹。

这位在余震中一直背着大包的花甲老人,他就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宣传推广“科学小说”,献身于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事业的汪志先生。

中学时代,他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亲眼见到了经常来学校和他们联欢的苏联专家一夜之间全部撤走的情景……这一切促使他开始思考:中国落后,中国需要科学!

1966年,刚过20岁的他写下了《科学小说的时代精神——看科教电影的启示》,正式提出“科学小说”的概念。1981年又创作了《科学小说浅谈》,系统地讲述他对科学小说的认识。

他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创办了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科学小说与科普创作博物馆以及科学小说网等科普机构,受到各地专家学者和科普作家等的好评。钱学森、冰心、温济泽、成思危等专门接见了他。特别钱学森院士还看了他的科学小说《无名岛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而且他几乎每年都能收到钱学森的信件。钱老在信中不断鼓励:“继续努力并取得更大的成就!”,并说:“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个好形式,因为它把一个科学问题通过人物和故事变得使人容易懂,喜欢看。”他所负责的一些科普工作,得到科技部、文化部、中国科协、中国作协、中国科普作协等有关方面的肯定。诺贝尔奖获得者莱昂莱德曼教授很有兴趣地参观了“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许许多多国内、外科普专家对他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科学普及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的《论科学小说》和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以及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科学广播剧《无名岛上》等受到好评。美国的LOCUS杂志载文介绍了汪志的“科学小说”研究。芝加哥、洛杉矶、夏威夷等地的图书馆收藏了汪志的许多作品及相关资料。

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亲自为他负责的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题写了会名。在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第一次大型综合性国际科普学术盛会——’2000中国国际科普论坛上,汪志提出和研究的“科学小说”问题受到人们的关注,他宣读的论文《中国的“科学小说”与科学传播—──兼论科学与文学结合》也在会上受到好评。来自国际科普作家协会、国际公众科学素养促进中心、美国芝加哥科学院、英国科学和工业博物馆、纽约《时代周刊》、著名电视频道“发现”、美国《科学》周刊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普作家协会等的一些代表和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对汪志几十年来的探索给予了肯定,不少人还专们为他题词、签名留念。国际科学素养促进中心主任乔恩.D.米勒专门和汪志就他提出和研究的“科学小说”问题进行了交流,在听了汪志的介绍后乔恩.D.米勒连声说:“很好!很好!”。

然而面对“市场经济”,他的公益科普事业工作困难重重,所负责的一些公益科普机构目前还只有靠自己想办法来维持……;因为经费,由冰心、秦牧、康振黄为顾问,卢嘉锡题写书名,他为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在出版1-5册后,也进展缓慢;他曾把稿酬、奖金捐给了科普事业,他还自称是“探索路上失败者”……

前几天我突然看到,他在我博文《换一句话 》下写了一段长篇评论,他说:青水洋教授(这句话)换得好! “换了一种心情,生活的质量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的改动,不仅使我们对他能有更全面的了解,也增添了我们对克服困难、珍惜生命的信心和勇气!

我知道,他这是在鼓励我!

联想到不久前,陈小林网友在我博文《“特殊的课堂”——学写科学小说》下写的一段话:一位科普作家在看了科学小说《特殊的课堂》以及网友们对这篇作品的评论后,激动地对他的同事和朋友们说:“我们应该向科学小说《特殊的课堂》作者和他的网友们致敬!”

这位科普作家我知道就是汪志先生,是他一直在鼓励我写科学小说。可惜根据我的身体情况和我的能力不会很好满足他的期望,但是他追求的中国科普事业我会尽力的!

在这里,我向科学网上的网友们呼吁:

大家来关心中国的科普事业,为其出谋献策!

把你们宝贵的科学知识和写博的文学功底,为国民,特别为青少年写一点精彩的科学小说,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向对科学网上的科学家寄予巨大期望的汪志先生致敬!中国需要更多的为科普事业不懈努力的人!

(本文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9673-42442.html ,已发表 20 个评论)

IP: 222.211.31.* [20][游客]来访者 2008-10-18 18:55

向“7岁的孩子”敬个礼!也谢谢[19]楼 评论人:wxpscut 先生!我们认为,就算13亿人中仅有一个“7岁的孩子”喜欢我们的“科学小说”,也说明我们这些年的工作没有白做,孩子给了我们极大的鼓励!我们想,如果所有的“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们;支持这项探索的冰心、卢嘉锡、温济泽、秦牧等等先生在天有灵,他们看到wxpscut 先生的这个评论也都会是为之高兴的 !现在,强调科学与文学结合、重视教学的综合性,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等问题,已是大家所共同关注的。我们的“科学小说”研究并不只是为了写小说,它是通过“科学小说”问题在探索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探索“科普创新”。所以我们在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不仅有“科学小说研究” “科学小说作品”栏目,还开辟了“科学新视野”“观点”等等,就是为的能给“科学小说”的研究、创作者及爱好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参考。成功与否对我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杨汝清教授和汪志老先生”及我们都作了这些努力,留下了我们这个努力的过程,而且现在在13亿人中我们还看到有一个“7岁的孩子”在对我们的工作表示喜欢,我们真是太高兴了!汪志先生在《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第五册后记中写了这样一段话:“假若今后有一天,我们那些出色的科学家们、学者们和祖国的建议者们,在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没忘记丛中某些作品曾引起他的一点点兴趣,给予过他一丁丁点儿启示,对他学习和事业的成功产生过些小小的影响,那么对我们,就算是一种极大的安慰了!”。谢谢您,wxpscut 先生!也请代我们谢谢您“7岁的孩子”!如果您愿与我们联系并告之通信地址,我们将向您“7岁的孩子”!赠送汪志先生主编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科学小说网一工作人员,联系邮箱:chinasnw@chinasnw.com

[19]wxpscut 2008-10-17 22:41

谢谢杨汝清教授和汪志老先生,我7岁的孩子很喜欢看您们的科学小说,谢谢!

IP: 60.176.224.* [18][游客]新江 2008-10-17 15:55

我现在还没有搞清,中国人是不爱看科普,还是没人写出好科普?大概两者都有吧?

IP: 122.234.117.* [17][游客]liuwenjin 2008-10-16 11:18

好的作品能带动科学小说的发展,挖掘、培育写作人才是关键。汪志先生辛苦你了!大家都有责任啊!请绵阳政府多扶植,作出当地的品牌来,成为中国科技城的一个亮点。

IP: 58.38.23.* [16][游客]xiaoping 2008-10-15 19:14

可敬的老人,使年轻人汗颜!

[15]mysn 2008-10-15 14:44

网上搜索科学小说四字,得到汪志的更多信息:“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专门委员会理事”,“全国化工先进科普工作者”。“‘科学小说’问题的提出和系统研究者,被誉为‘我国科学小说的奠基者’”,“是‘广播系统工程’和‘生物无线电’的提出与研究者,前者已经科技成果鉴定,后者也开始被推广应用”“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以广播对话形式系统普及一门知识的《沼气的制取和利用》,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硕士生撰写有辅助教材,出版发表有新闻、论文、科学小说、散文、科普文章等各类作品500余万字。”“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首批‘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名单上......科学小说网被正式列入其中。”“‘节约·环保·文明’科普征文活动......科学小学网五个单位获得优秀组织奖。”“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刘英24日来到科学小说网的所在地四川省绵阳市,并对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和部份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刘英对汪志说:‘你们的科学小说网我看过,办得不错......那天在中国科协召开网络科普联盟会议时还表扬了你们。”“科学小说网等17家单位为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系列活动组织奖荣誉。”“四川省社科联普及部部长李泽敏一行,专程到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进行考察和调研......李泽敏连说:‘没想到!’‘真难得!’他认为‘对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这样的优秀典型要多宣传、再提升,要充分利用汪志长期从事科普工作和科普研究的经验,把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打造成更有特色、更有影响力的科普基地。’”“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被绵阳市社科联授予‘绵阳市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称号。”“著名敦煌艺术教育专家史敦宇访问了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并题写到:‘弘扬敦煌艺术,汪志科普传天下’。”“中国科协普及部2004年2月9日写信给......汪志,对他‘多年来积极参与科普创作,热心倡导科学小说,为发展科普创作事业做出孜孜不倦的努力表示衷心的钦佩和感谢。’”“以笔者收集到的资料,汪志应该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科学小说’概念的人。”汪志“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中国科学小说探索的《从中国古代文学看科学小说》《我国近代学者的探索与科学小说》《科学小说在中国的兴起和走向世界》三篇论文在国内外引起反响。”“汪志的名字将永远与‘科学小说’相伴随。”......

IP: 123.232.69.* [14][游客]灶王爷 2008-10-15 00:33

向汪志老先生致敬!!!中国的科普事业任重道远需要国家的大力资助,需要掀起一股热潮形成一股潮流!中国科学小说网要成为全民族的共同爱好!!

IP: 222.211.27.* [13][游客]信使 2008-10-14 20:37

汪志在谈到大地震的经历时说:“......我正在电脑前对科学小说网进行维护。突然,楼房开始震动,最初还以为又是有人在搞装修,正聚精会神工作的我没有把这当回事。大楼越摇越凶。‘地震!’我马上意识到。这时对门一幢楼里的人们已开始往楼下跑。转移已来不急了,我很快躲进一个门框内,死死地抱着那门框的木头。地动山摇,楼房也跟着拼命地抖,紧接着就是猛地几下,我实在是有些忍不住了,眼睁睁地看着房内的墙壁在开裂,书柜在倒塌,一些东西砸到了我的身上.....‘强烈地震!’这时我的感觉是楼象要垮,心想:‘这回完了......’就在我认为这下要完了的时候,大楼的晃动停止了。屋里乱成一团,被打翻在地的传真机、电脑等设备、重要图书资料、收藏品等等已使我已无法走动、迈步......这就是公元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我在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科学小说网一个工作间所亲身经历的‘汶川大地震’。就在这一刹,面对着科学小说网的站内设备、通讯设施、办公地严重受损,手机不通,我本能地立即抓起摄像机、像机就要往楼下冲......我跑下了楼,很快用像机......记录了我看到的震后那一刻,绵阳城区人们展开的抗震救灾景况和现场..... 当我来到绵阳市中心医院门诊大楼前的广场时,一些病员正在紧急地从医院高楼往这里转移;有的危急手术还不得不在广场上进行.....正在人群中忙碌的妻子发现了我,忙递给我一盒米饭,并把我强拉到一个空地上坐下:‘不许动,把东西给我们看好!这么大岁数,不要再在这里来添乱!’......5月12日晚上的十点左右。当我来到三弟家时,那里已挤满了人,都是三弟家的亲友。就在这不久,一个从北川跑了好多个小时才到绵阳的学生来到了这里......小孩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全被埋在了北川老城的废墟下......这个小孩是我三弟媳弟弟妻子的侄儿......就是这一群人,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中一共失去了6个亲人......四弟现在在检疫、检验部门工作,他白天去九洲体育馆参加安置灾民和执行公务,晚上就去河堤上陪他的岳父、岳母.....舅父今年八十岁......我和他女儿商谅后,去强行把老俩口弄到了三弟这里来的。那晚上舅父老俩口睡在沙发上......我很快又回到那幢七层楼房的顶层工作间,而且一天也没有中断过在这里的工作...... ” 摘自:http://www.chinasnw.com《题记:平凡的人用平凡的回忆和努力告慰亡灵—写在汶川大地震百日祭-我在绵阳城区感受“5.12”大地震》

IP: 58.38.17.* [12][游客]maxiaoj 2008-10-14 14:21

两位花甲老人如此热心科普,应该会感动“上帝”的。

IP: 222.211.27.* [11][游客]刘晓英 2008-10-14 13:07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杨汝清在科学网“青水洋教授博客”中的《地震中的一位老人》,引发了网友们对“科学小说”和“科普”等问题的热烈讨论。

杨教授的这篇博文,向人们介绍了在四川省绵阳市的那位“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几十年如一日宣传推广‘科学小说’,献身于科学普及和科学传播事业的汪志先生”,特别是他在汶川大地震中的感人事迹。

杨汝清教授是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汪志在一次网上搜索时,偶尔发现了“高精度,真科学!”这个标题,他看后认为《高精度,真科学!》实际上可以算是一篇“科学小说”!于是立即跟踪查找作者,从北京、安徽等处几经周折,终于在上海发现了青水洋教授的踪迹。他负责的科学小说网立即以多种形式和青水洋教授进行了联系,这才有了青水洋教授在他的《“特殊的课堂”——学写科学小说》中所提到的那些事。

......一个我国人工智能和智能控制方面的专家,这样重视科学普及工作,而且还把小说作为一种载体,把严肃准确的科学思想、概念和科学家的行为慢慢渗透到了公众的头脑里,用小说来表达自己对科学家、科学界的思考,让世界更能了解科学家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杨汝清在他《地震中的一位老人》中,就一篇文章提到的“科普作家”时说:“这位科普作家我知道就是汪志先生,是他一直在鼓励我写科学小说。”他还大声疾呼:“在这里,我向科学网上的网友们呼吁:大家来关心中国的科普事业,为其出谋献策......”

《地震中的一位老人》在科学网“青水洋教授博客”中贴出后,近日引发了网友们对“科学小说”“科普”等有关问题的热烈讨论:“培育好的作品是关键。争取出版商和影视制片商发‘慈善’心,照顾科普事业。”“找中小学推广,这里市场大啊” “ 中国需要科普!青少年需要科普!所有人都需要科普!科普要变成一个考核指标!凭良心干,很难啊! ” “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种好形式!这可能不大好写,很多人不敢尝试,应该鼓励科学家和有条件的作家写科学小说。写的人多了,好作品就出来了。向汪志先生致敬!不要放弃! ”“向汪志先生致敬!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学习他那种为中国科普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

杨汝清和汪志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两位没有见过面也没有正式直接通过话的老人,在走完自已的一段人生历程后,正在新的起跑线上进行着各自新的努力!也许这也是《地震中的一位老人》这样感人的一个之所在。(全文见www.chinasnw.com)

IP: 222.67.156.* [10][游客]huhao 2008-10-14 08:23

1,培育好的作品是关键。

2,争取出版商和影视制片商发“慈善”心,照顾科普事业。他们有不少好的编辑和运行人员,他们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难道对人民大有好处的科普他们就没办法了吗?找他们帮忙。

3,有点影响后找中小学推广,这里市场大啊。

[9]王德华 2008-10-14 01:04

愿汪志老先生安康!

IP: 218.15.10.* [8]老修正传 2008-10-13 22:13

民科也很伟大,我看还是不需官科染指好!官一来,一圈养,味将大不同!

IP: 58.38.24.* [7][游客]陈兵 2008-10-13 20:45

需市场和政府支持相结合,难为了汪志老先生。

IP: 58.38.29.* [6][游客]yuanfang 2008-10-13 16:28

中国需要科普!青少年需要科普!所有人都需要科普!科普要变成一个考核指标!凭良心干,很难啊!

IP: 58.38.31.* [5][游客]willar 2008-10-13 13:54

科学家写科普是责任,是义务,但现在靠的是良心,从这点出发汪志先生了不起!

[4]曹广福 2008-10-13 10:56

我同意孟津老师的观点,科普既面向普通老百姓,也面向知识分子,所以科普应尽可能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IP: 58.38.24.* [3][游客]老彭 2008-10-13 09:55

科学小说是科普的一种好形式!这可能不大好写,很多人不敢尝试,应该鼓励科学家和有条件的作家写科学小说。写的人多了,好作品就出来了。向汪志先生致敬!不要放弃!

IP: 58.38.17.* [2][游客]yuguilin 2008-10-13 09:04

原来不知道,小小绵阳这么厉害啊!谢谢介绍!准备去看看科学小说网。

IP: 222.67.159.* [1][游客]xiaotong 2008-10-13 08:34

向汪志先生致敬!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学习他那种为中国科普事业不懈努力的精神!

(据科学网杨汝清教授的博客 http://blog.sciencenet.cn/u/rqyang)

***********************************************************

《题材与素材:地震问题系列-里氏震级》

科学小说网2008-6-3编者按:

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的专家学者曾经对当前的抗灾震救灾中如何搞好科普创作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们根据科学小说网站提供的内容,勾勒出了四条线索;灾后生活;灾后心理;灾后建设;灾后生产,他们希望能把把这些选题与生动而现实的故事结合起来,请一些专业人士从多方面作出深入的解答,把鲜活的事例交给专业人士,把实用的科学技术交给民众。把遇到的问题梳理出来,用邮件发给专业人士解答。获得这些素材,进行系统整理,在网上发布,成为文学作品创作取材的宝藏。近日,我们收到方清同志的《题材与素材:地震问题系列-里氏震级》,现刊载供有兴趣创作这方面科学小说的作者参考。

“题材与素材:地震问题系列

里氏震级

为了对地震进行科学研究,地震学家设计了能够描述地震的数量方式。里氏震级刻度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种度量地震震源释放能量的尺度。最初设置1至9级,是一个按照指数规律增值的刻度。即,7级地震比6级地震强10倍,比5级地震强100倍,比4级地震强1000倍,依此类推。

据此推测,世界一年发生5至6级地震约800次,3至4级地震约5万次,8至9级地震只有1次。从理论上讲,里氏震级刻度没有限制最大值。但在1979年以前,人们相信最强的地震可能有8.5级。此后,随着地震测量技术的发展,地震学家进一步解释了这个刻度。今天他们认为,地震的实际上限是9.5级。

里氏震级刻度由美国地震学家查尔斯·弗朗西斯·里克特(Charles Francis Richter)首先提出。

里克特190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汉密尔顿。195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成为地震学教授。

(编译:方清;2008年6月1日)”

******************************************************

不是亲人胜亲人(北川羌族自治县刘汉希望小学 母红)

  (科学小说网2008-6-9)

可怕的“5月1 2日”那天天崩地裂,摧毁了我们美不胜收的家乡和我们可爱的校园。地震让我们失去了对我们关怀备至的亲人,失去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失去了蹦蹦跳跳的宠物。我们失去了极其珍贵的一切又一切。但成千上万的失去能挽回吗?

一支勇往直前的解放军队伍出现在悲痛、绝望的人们面前,让无助的灾民们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他们闪闪发光的心灵。啊!解放军叔叔,我们要庄重地为您们敬一个标准的队礼,以表达我对您们的崇高敬意,看到您们一双双沾满灰尘的手,看到您们救出的一个个受困学生,我激动不已,潸然泪下,我多想认真的对所有救援人员说声“谢谢,谢谢您们”,“谢谢你们的临危不惧”,“谢谢你们的奋不顾身”,“谢谢你们的勇往直前”,“谢谢你们的坚强、勇敢和乐观”。 .

“祖国祖国多美丽,党的阳光照大地”,这首歌真动人啊!没错,确实是党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让我们学会了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当灾民们一个个潸然泪下,诉说自己的苦处时,政府真是雪中送炭啊!党中央积极地调去几支救援队伍,对灾民们嘘寒问暖,大量地送来丰富的食物,暖和的衣物。我要感谢政府,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怀,对我们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寒冷中感到温暖。我要感谢全世界所有好心的人们,感谢你们炽热的心,让我们懂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建设美好的家园。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你们无条件、无报酬、全心全意为灾民们服务,让我知道默默奉献为别人服务,也是

一种快乐!

帮助过我们的人成千上万,但我们现在无能为力报答你们。等我们长大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们一定会用真挚的爱心回报祖国。地震,你让我们所有人成为相爱的一家人,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走到一起来,成为了分不散的一家人。“地震”,我们不再惧怕你,因为我们已经在灾难中成长,在灾难中更加勇敢和坚强。

(据北川政务网)

*******************************************************

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

(载2008-6-12)

  科学小说网虽然是一个小网站,各方面的条件也很有限,但作为“国内首家‘科学小说网’站”,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成员,第一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组织奖获得者,而且又被列入五月三十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公布的首批“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名单之中,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还被授予“绵阳市社科普及基地”称号,为了充分发挥一个公益性科普网站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工作人员临危不惧,坚持网站每天的内容更新,与全国各地有关网站和专家学者及网友们保持着联系。为了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优势,为抗震救灾服务。连日来,网站和主办单位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一边在面临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撤离;一边千方百计设法保护一批在国内外都属具有一定科普收藏价值的重要科普文物,要尽量使其少受损失;同时还要坚持网站和科普基地的很多工作。就在刚才,科学小说网的工作人员又在绵阳市南河路七层楼的工作间感受了一次余震......

  科学小说网和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要是由部份科普作家、科普专家个人从微薄的薪金中拿出一部份来兴办的科普机构,面对汶川大地震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他们自身的抵御和自救能力,是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得到的。但他们没有向任何人伸手,全靠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灾中唯持着这些机构和工作的正常运转。近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中有一个白发工作人员,总是背着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到七层楼下,有人问他:“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意思是你这么怕!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他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他要与它们共存亡!因为他认为,保护好这些重要资料和科普收藏,并不是某个人、某个科普组织的事,因为它们从一个侧面,在反映着中国科普和科普创作事业的历程!

( 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

******************************************************

“5.12”地震废墟下面的父爱、母爱

(2008-6-17科学小说网专稿)

辽宁 周乃东

父爱母爱,是说不完的爱,父爱母爱,是写不完的爱,父爱如山,母爱如水 ,父爱母爱大于天,且无处不在。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废墟下埋着的一幕幕父爱母爱,感天动地,催人泪下。

1、宋欣宜的父母:

北川,2008年5月14日,在父母身下与死神抗争四十多小时后,三岁的小女孩宋欣宜终于获救,救援人员喂她喝牛奶。她的父母在活着的时候,以脆弱的身躯拼死保护着她,直到双双逝去,还保持着那种姿势。父母的爱感动了上天,让孩子得救了。

2、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了。

5月13日下午,都江堰河边一处坍塌的民宅,数十救援人员在奋力挖掘,寻找存活的伤者。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场景出现在了眼前:一名年轻的妈妈双手怀抱着一个三四个月大的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她低着头,上衣向上掀起,已经失去了呼吸,怀里的女婴依然惬意地含着母亲的乳头,吮吸着,红扑扑的小脸与母亲粘满灰尘的双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小心地将女婴抱起,离开母亲的乳头时,她立刻哭闹起来。”施救的龚晋说,看到女婴的反应,在场者无不掩面。

“我无法想象,一个死去的妈妈还在为自己的孩子喂奶,从母亲抱孩子的姿势可以看出,她是很刻意地在保护自己的孩子,或许就是在临死前,她把乳头放进了女儿的嘴里。”龚晋掩面而泣。一个三十岁的年轻小伙子,在妇产科见惯了初生的妈妈给自己孩子喂奶的场景,而此时此刻,这样一个幸福的场景却让他产生无法抑制的悲恸。

3、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得变形了。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地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摸了几下,他高声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地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的庇护,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却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4、悲壮惨烈的一家

5月13日下午15时30分,天降大雨,空降兵某团四连得知什邡市洛水镇一间倒塌民房内传出小孩哭声。五班班长何炎当即带上4名战士前往施救。赶到现场后,战士们听到废墟中传来非常微弱的哭声,马上甩开膀子挖掘通道、清除石块。经过40分钟的紧急挖掘,终于清除了表层建筑碎物。顿时,一幕感人的景象出现在战士们面前: 一个脸色惨白、目光呆滞的两岁小女孩在墙角舞动着小手,她身上压着一个面孔朝下的老妇人,老人身上还压着一个成年男子。男子全身几乎无一处完好,却生生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老人的头已经垂下没有任何反应,双手却紧紧将小女孩搂在身下……没有时间擦去夺眶而出的泪水,何炎赶紧上前将呼吸微弱的小女孩抱入怀中,跑步赶往灾区救护所。据了解,那名老妇人,是小女孩的奶奶,成年男子是小女孩的爸爸。

这一家三代的悲壮场景,感动和震撼了在场的战士们,更加激励部队拼死奋战,尽快抢救出更多的被困者。

*********************************************************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

“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实施办法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系列活动主办单位决定,由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活动”,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作为该活动的信息发布平台。

一、作品报送时间

2008年4月1日至9月30日。

二、作品主题

青少年围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结合与“北京奥运”贴近的题材,以 “科学小说”的形式,讲述与奥运有关的故事,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传播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展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精神。对涉及“抗震救灾”内容和反映“科学救灾”的作品,也将纳入本次活动的征集范围。

三、作品要求

1.应征作品必须是青少年本人的原创“科学小说”,这里说的科学小说不等于也不包括科幻小说,注重对现实科学的文学反映,包括属于科学家正在研究的那些科学未来。可参见《论科学小说》和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要求内容积极向上,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可读性。不得涉及色情、暴力,以及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内容。

2.作者可以自由发挥,既可以以“科学小说”的形式描述科学故事,反映科学的原理与知识,也可以反映属于科学家正在研究的科学未来和科学预见。作者本人对一些科学问题的学习、研究和心得,也可以进行反映,但必须是属于自己的科研成绩和成果,不属“科学幻想”。

3.作品要求

投稿不限数量。每篇作品不要超过1万字,且没有公开发表、出版过。

4.应征作者不得冒用他人名义参加活动,如发现剽窃和抄袭,将被取消资格。

5.应征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本次征文的主办和承办单位对应征作品拥有发表权和出版权,作者对其作品的出版和发表拥有署名权。除通过网上信箱投稿外,欢迎作者同时提供该作品的手写文字稿,全部手写文字稿将由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迎奥运科普收藏活动”收藏。

作者应征即视为同意科学小说网和中国数字科技馆享有应征作品的网络传播权和公益宣传活动使用权。

四、征集方式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四川省绵阳市桑林路1号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是本次征文活动的主要信息发布平台。

  1、手写文字稿请寄:四川省绵阳市桑林路1号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科学小说网编辑部,邮编621000;投稿信箱:mysn_88@163.com;chinasnw@chinasnw.com。科学小说网将为应征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有需要者可通过以上信箱联系(欢迎应征者同时提供作品的手写稿和电子版,对提供手写稿者,其手写稿将同作者应征的情况简介一道,被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收藏、展出,并发给收藏证。); 

  2、应征者请注明真实姓名、性别、民族、地址等详细通联方式;

3、收到来稿后,将会在最短时间与作者进行联系,并告之处理情况。欢迎各地共青团、学校、作协、科普作协、企事业单位、社区、村社等参加合作(具体事宜请联系协商),动员组织当地青少年参加,科学小说网将专门对合作单位及其开展此活动的情况进行介绍,并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的组织奖评选。

五、作品评选

科学小说网是本次征文的主要网络平台,主办单位将本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定期组织专家对应征作品进行评选。评选分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

初评:入围作品将在科学小说网上传,并推荐给中国数字科技馆,颁发优秀奖证书及中国数字科技馆收藏证明;入围作品还将被推荐给《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和有关报刊以及影视、动漫制作部门;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也将将其纳入迎奥运科普收藏活动进行收藏、展出。

终评:专家评选,评出的优秀科学小说,分别颁发优秀科学小说奖证书和奖品。

获奖名单将于2008年10月15日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活动”页面中公示,同时以电子邮件形式通知获奖者。

获奖者根据电子邮件的提示下载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络授权书,打印、签字并寄回活动组委会后,将获得由主办单位统一颁发的证书和奖品。

(2008-6-18科学小说网)

***********************************************************

北京专家为“科学小说”创作提供题材与素材

(科学小说网2008-7-9)

近日北京专家为“科学小说”创作提供题材与素材,邮件说:

“灾后生活方面,有卫生防疫等知识。

灾后心理方面:有人际沟通等知识。

灾后建设方面:有建筑结构等知识。

灾后生产方面:有规划与发展等信息。

再有如何进行调查研究的方法和总结经验的方法等。

如果把这些选题与生动而现实的故事结合起来,请一些专业人士从多方面作出深入的解答。例如,学校教学楼支柱加固成六棱柱以后,抵御了地震的强烈冲击,其原理是什么?稳定性与抗冲击性能可以增加多少?把鲜活的事例交给专业人士,把实用的科学技术交给民众。把遇到的问题梳理出来,用邮件发给专业人士解答。获得这些素材,进行系统整理,在网上发布,这将成为文学作品创作取材的宝藏。”

关宇先生6月1日在提供给科学小说网的《宇宙与社会问题系列-小行星刺客》中说:“外来天体撞击地球,是小说的热门话题。因为地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地球遭到袭击,地球安全与否,地球上所有的人都不得不关注它......各种各样的预测和构想不断生成。小说把此情此景,淋漓至尽地描述出来。‘世界末日’的话题,有了新的素材。魔幻小说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人们此时情感方面的需求;卖点强,印数高,在市场中独树一帜。科学小说提请社会警觉,探讨措施与防御手段;在动员社会方面,具有独到之处。”

当前,面对特大地震和堰塞湖灾害,我们的作家、科普作家和科学小说创作者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希望我们的作家 、科普作家和科学小说创作者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很好地和科技工作者合作,努力推动科学与文学的结合,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科学小说和优秀作品来。据悉,科学小说网将会尽全力为有这方面愿望的作家和科技工作者提供帮助,如果您想创作这方面的作品需要专家在知识方面的帮助;如果您有通过科学小说传播您掌握领域知识而需要创作方面的指导等,都可以与科学小说网联系。

*******************************************************

2009年科学小说网元旦献词:

(2008-12-31)

中国“科学小说”一定能立于世界之林

科学小说网编辑部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难忘的一年,也将是在新世纪中很有意义、值得纪念的一年!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们对全国的“科学小说”研究创作者、科普作家、科学传播工作者、网友们、朋友们和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华人在这一年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表示祝贺!向大家为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作的贡献表示崇高的敬意!并向大家恭贺新年!

过去的一年里,我们携手迎战暴风雪,众志成城抗大震,成功举办奥运会,送“神七”飞向太空......这一切,使我们民族的精神大振奋;使我们的国家威望大提高,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史上,又留下了重重的一笔!我们经历了这一切,我们见证了这一切,我也为能在这其中效力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至今我们仍忘不了那场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情景。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省绵阳市南河路一幢七层楼房顶层科学小说网的一个工作室里,一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网站维护,突然地动山摇,书柜倒塌,墙壁裂缝......强烈地震发生了!他来不急转移,死死地抱着摇晃的门框,眼睁睁地看着屋内的东西倒塌,墙壁裂缝......这时网站设备、通讯设施、办公地严重受损......他立即抓起摄像机、像机往楼下冲去......在第一时间记录了自己看到的震后绵阳南河路大街情况和人们的救灾情景......也就在这一刹,地震使绵阳境内的北川县县城建筑在顷刻间垮塌,无数群众被夺去了生命,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在这场大地震中,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和科学小说网的办公室、博物馆展室、物品陈列室等均受到严重破坏。墙壁破裂,部份垮塌,连同电脑、扫描仪、摄像机等几十台设备,各种损失在千万元以上。面对灾难,大家没有退缩,冒着危险在余震中坚持工作,科学小说网的内容更新从来没有停顿!我们临危不惧,就在危房中,和“我们的文明”、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中国共青团网、中国青少年广播网、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光明网、中青在线、新浪网、搜狐网、腾讯网等网站共同发起了“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网络公祭”活动,这是互联网时代中国网民第一次通过网络公祭普通遇难群众,这次网络公祭,把尊重生命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公祭遇难同胞,凝聚民族精神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

我们发出的《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致各地科普作家的一封信》,受到各地很多科普作家的热烈响应,大家都以各种形式参加到了抗震救灾之中。科学小说网准确地上传了地震有关信息,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多种形式宣传、传播了几千篇有关抗震救灾和灾区防疫的知识等。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的 一篇报道文章《科学小说网在强震中坚持工作》中说:“他们没有向任何人伸手,全靠自力更生,在抗震救灾中维持着这些机构和工作的正常运转。”“近日,人们常常看到他们中有一个白发工作人员,总是背着大包,不停地从七层楼上,七层楼下,有人问他:‘这么热的天,你老背个包做什么?’他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家,躲灾嘛!’其实他是背着一批极为重要的科普资料和科普收藏品,他要与它们共存亡!”他那大包里装的,是钱学森、高士其、冰心、温济泽、卢嘉锡、秦牧等我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科普作家关于科普和科学与文学结合问题的通信、题词、讲话录音和真迹!科学网上反映此的一篇博文《地震中的一们老人》,引发了人们对“科学小说”和科普问题的热烈讨论。

头顶着唐家山堰塞湖,主办科学小说网的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承办了“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活动”,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作为该活动的信息发布平台。活动动员青少年围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结合与“北京奥运”贴近的题材,以 “科学小说”的形式,讲述与奥运有关的故事,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传播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展现“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精神。对涉及“抗震救灾”内容和反映“科学救灾”的作品,也纳入了本次活动的征集范围。为搞好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使用互联网,正确对待“网络小说”问题,支持创作更多、更好,受青少年欢迎的“科学小说”,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活动组委会不仅向各地教育、共青团、学校等发出正式邀请,希望共同合作;并向各地作协、科普作协发出邀请,欢迎各地的作家、科普作家能参加到这项活动中来,与青少年开展“手拉手”活动,一道进行网络科普行。 “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北京奥运’科学小说征文评选”是“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网络科普行系列活动”的一个子活动和主要内容之一。全国有几十万大中小学校的师生、科普作家、网络媒体工作人员等以多种形式参加到了有关活动和工作之中。

在这一年里,我们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自生更生地进行灾后恢复重建,“敦煌古代科技与传播研究”课题及有关项目建设成为汶川“5.12”大地震后,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和科学小说网进行灾后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启动的第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大地震后第一次与市外进行的项目合作。

科学小说网紧密结合今年的中心工作开设有关栏目和专题。今年科学小说网开设的《“节约·环保·文明”征文》、《虎与人》、《面对暴风雪》以及地震专栏、专题等受到各方面好评,获得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科普联盟、“我们的文明”主题活动组委会协办的“节约·环保·文明”科普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科学小说网作为互联网上唯一一个专门反映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科普网站,一直以“科学小说”为突破口,努力推动科学与文学的结合。今年还推出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杨汝清的《“高精度,真科学!”(小小说)》《特殊的课堂》《勇敢的机器人》等一批科学小说,在国内外引起了好的反响,受到科学网博客和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的称赞。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和科学小说网认真加强对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促进高品位的科学文化信息传播,努力打造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积极推动网络文化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上发挥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今年,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征集和推介活动中,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和网上评议,科学小说网被评定为国内首批“绿色网络文化产品”,为推动我国的网络科普工作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科学小说网还配合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在游仙区绵山路社区、开元电力集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涪城区剑一社区等建立了科普互动联系点;与绵阳高校合作开展的“学习钱学森,勇于攀高峰”活动,促进了绵阳高校科普合作交流机制的形成。大家认为,高校的校园科普要形式多样,喜闻乐见。既要作好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又要作好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还要重视作好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方面的科普工作。要努力在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教学的综合性和培养复合型人才和领军人物方面作贡献;要努力在科普的理论、机制、形式上进行创新,发现、培养科普新人,使每个高校的校园科普在出人才、出成果、出作品等方面,都能为搞好高校的校园科普提供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这些工作不仅受到了这些高校和师生们的欢迎。有的学生还把科学小说网和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作为了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首选地。

今年我们开展的中英科学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国“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走向世界。11月下旬,科学小说网和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有关人员在英国伦敦、爱丁堡、赫特福德郡等地进行了考察和访问,与有关专家、学者等就“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所带去的《中国少儿科学小说选》系列丛书、《论科学小说》《无名岛上》《沼气的制取和应用》等中国科普图书和中国玉器、民间工艺品等受到英国朋友和在英华人的欢迎。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还希望有人能将绵阳作者的科学小说翻译成英文以供阅读和在英国传播。有的人还专门在互联网上自已的博客中对绵阳的科学小说研究工作进行了反映,将其介绍给英国公众。剑桥大学专门研究英国文学的一些访问学者与绵阳的科学小说研究者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研讨。这些访问学者认为,从英国文学的发展来看,正如《论科学小说》中说的一样“纵观古今中外,企图利用小说的形式传播一定的科学知识的,也绝非独上仅有,一大批的文学家、科学家、科学家兼文学家的作家,者都曾作过种种尝试,进行着多种探索。”“利用小说传播科学知识的问题很早以前就已经被人们所重视,科学小说除了小说的那些一般社会功能外,它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已经是不容抹杀的事实!”在英国,工业革命也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当时的不少文学作品都为我们今天保留和传递了当时的一些科技信息。大家希望访问学者们在英国文学的研究中,能为“科学小说”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和创作支持,推动世界科学小说的发展。有的专家学者还表示,一定要争取到四川绵阳看一看“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有的还表示愿与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和科学小说网进行多方面的合作。这次“绵阳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博物馆”的部份收藏品也被带到了英国,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还拟在英国设立联络处,更好地促进中英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这是绵阳市仙海科普创新基地继与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建立交流合作关系后,又一次大的中英科学文化交流活动,有关工作已引起北京、上海、四川等地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大学教授和专家还表示希望能参加有关合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面对汶川大地震等一系列困难和特大自然灾害,我们经受注了考验。以“科学小说“问题为突破口对科学与文学、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的探索工作又取得了很多新的成绩,继美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以后,中国“科学小说”走进英国,正在为中英科学文化和多方面的合作交流作着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她和我国很多事业一样,正在走向世界,为人类的繁荣昌盛、文明进步而拼搏向前!

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不负历史重望,发扬奉献精神,继续艰苦奋斗,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探索中国“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科学传播发展的新路子,努力为公众了解科学和普及、传播科学知识,为科学与文学的结合,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和贡献!我们也借此祝贺新年的机会,希望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家、科学传播工作者和爱好者、科普和科学传播机构以及网友们、朋友们继续和我们携手并进,一道为中国“科学小说”和科普创作事业的更大发展和走向世界而努力奋斗!

我们深信中国“科学小说”事业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我们也深信中国“科学小说”一能立于世界之林!

*********************************************************

痛忆汶川大地震(广东乐昌市一中肖韬华)

(载2009-5-12科学小说网)

痛忆汶川大地震,

山川失色天无言。

八万同胞魂飞散,

十亿兄妹情相牵。

援手同伸战魔灾,

爱心共献聚国魂。

浴火重生凤涅槃,

度过难关气冲天。

出处:科学小说网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