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人访谈]->杨振宁作客西南科技大学畅谈学习与研究

绵阳仙海科普创新基地主办 绵阳市科学小说研究会共办

1

杨振宁作客西南科技大学畅谈学习与研究

2017-03-29

杨振宁作客西南科技大学畅谈学习与研究

 

3月24日,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思得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松亲临西南科大,为西南科大师生带来了一场空前的精神盛宴。 “Where there is bang,There is Yang!”(任何地方有爆炸就有杨振宁!)毋需任何修饰,杨振宁三个字,足以令他所到之处激起强烈的震荡波!

一场延时的报告会十条人生箴言

杨振宁院士的报告会,定于下午3点50开始,但两点不到,报告厅外已排起了长龙。600余个座位,全部实名制,一人一票一座。下午3点整,报告厅的几条过道已是“一站难求”。报告厅内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杨振宁先生的纪录片,他在讲述“物理之美与艺术之美”。

鉴于杨振宁先生的身体状况,工作人员预先安排的报告时间为半个小时。然而,因为师生们的热情,先生讲得兴起,将时间延长了一倍。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杨振宁,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人类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其求学、科研经历,足以书成数本长篇专著,而他为西南科大作的报告《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有意避开了晦涩艰深的科研理论,独与听众分享了他的十条人生箴言:

“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是最好的学习机会,必须抓住这种机会。” 1937年,杨振宁准备西南联大的同等学历考试期间,在家里自学高中物理一个月。其中在加速度章节,书上说,加速的方向是向心的。但坐汽车的生活经验告诉杨振宁:汽车加速行驶时,力的方向和行驶方向是一致的。对此,杨振宁苦思冥想了一天,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理。

“和同学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在昆华中学读书时,杨振宁和室友黄昆、张守廉常常探讨、辩论科学问题,被同学们称为“三剑客”。有一次,他们在一起辩论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准确意义时,从茶馆到寝室,从下午到晚上到熄灯,到深夜,辩论都没有停止,最后三个人又从床上爬起来看《量子理论的物理原理》。杨振宁说:“和同学的讨论是极好的深入学习的机会。跟同学、朋友的辩论学到的知识,有时比跟教授在一起学到的还多。”

此外还有:“注重新现象、新方法,少注重书本上的知识”“要善于自己寻找理论题目”“研究生找题目感到沮丧是极普遍的现象,不要担心和害怕”“兴趣——准备——突破,是取得学术成就的三部曲”“有好的想法,不要轻易放弃”“要解决基本问题”“能在一个领域开始时进入此领域是最幸运的”“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兴趣”。每一条感言,都伴随着他的人生故事展开,爱因斯坦、泰勒、巴克斯特、吴大猷、黄昆……一个个科学史上闪亮的名字,杨院士娓娓道来;向量、对称、群论、推演法、宇称守恒……一个个物理学专用名词,杨院士如话家常。会场内听得懂的,听不懂的,全都屏气凝神,生怕漏听先生的半个字。讲座过程中,先生情绪饱满。讲述自己物理学入门阶段时,正襟危坐神色谨严;讲到自己博士论文过关时,左手扶着椅背身体后靠,轻松愉悦;回忆起与“两弹元勋”邓稼先等老朋友们的故事,他们多数已作古,先生的语调也低沉了许多。讲座结束,本已超时,先生还自己提出,可以回答同学们的提问,于是又多了12分钟的互动环节。

参观国家大学科技园兴致盎然

下午5:10分,杨振宁移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一楼展览大厅细细参观,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对我校科研发展情况以及创新创业成果方面的介绍。接着又对展厅陈设的航测无人机、透波图像侦查仪、乐享3D彩色打印机、特种缝纫绣花一体化控制机等成果进行了解,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他详细询问了makeflyeasy航测无人机目前的市场推广情况及国内国际的相关影响力,当听说我校研制的特种缝纫绣花一体化控制机技术超越了日本、欧美等很多国家时,先生连连点头表示赞赏。在熊猫智能服务机器人面前,先生停留时间最长。听说该机器人可用于导航、迎宾、讲解三大领域,是集自主导航、自助跟随、云交互交流为一身的智能服务机器人,先生兴致颇高,连问几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你几岁了?”“北京天气怎么样?”当听到机器人萌萌的回复时,先生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六次挥手与师生亲切互动。

世界级大师,学界泰山北斗,这些令人高山仰止的称谓,是杨振宁身上惯有的称谓。近距离接触,才发现,先生其实和蔼可亲。

刚到学术报告厅,他第一时间向观众们挥手,问好。讲座结束,观众们原地站立鼓掌欢送他,他又挥手告别。在旁边会客室短暂休息时,他与校领导们亲切交谈,询问学校的发展情况,并针对他佩戴的助听器进行了一番“科普”,从物理学谈到了光学、医学。

信息学院智能系统与智慧服务创新实践班学生、通信专业的赵森同学有着“家传”的手艺——剪纸,特意为杨振宁制作了一幅剪纸画,他接过去之后,连夸:“剪得好,剪得很像!”并邀请该同学与他单独合影留念。庄天慧书记和陈永灿校长给杨院士与一同前来的中国工程院胡思得院士赠送羌绣红围巾,得知围巾是西南科大学生参与设计的,他非常高兴,欣然戴上。同时,他还特意在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六十八年心路》(杨振宁著)和学校贵宾簿上签名,一笔一画,工工整整。

先生的精神是给师生的最大厚礼

杨振宁院士的到访,给西南科大师生留下的是永远的宝贵记忆。陈永灿校长表示,杨振宁先生以勇于开拓的气魄、善与人同的胸怀、深厚广博的学识、严谨治学的态度、刻苦钻研的学者精神赢得广泛的尊重与赞誉。他用非常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让我们的师生分享了先生很多做学问的方法和经验,这其中有几点感悟。首先,要抓住一切学习的机会,要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当你在发现直觉与书本知识冲突时,不要盲从书本。在日常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应该多和老师、同学进行讨论。第二,不要轻易放弃好的想法,要敢于创新,特别要关注新的现象,学会运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第三,要以兴趣为指引去实现价值追求,不仅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兴趣,更要培养自己的兴趣,最后发展自己的兴趣。学术三部曲是研究成功的必经之路。当然,还有很多好的经验都值得广大师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认真领会。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够以杨先生为楷模,用心教书育人,潜心治学研究。希望同学们在先生的激励下,能够鞭策自己拼搏进取、不畏困难,勇攀高峰、立志成才,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力量,担当起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来自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1503班的侯雨箫,听完讲座后,意犹未尽地说:“有作为科研工作者的风骨,也有作为学者的人文精神,杨老满足了我对学术的所有幻想。青年人做科研应该有什么态度?如何寻找自己的兴趣?杨老的讲座回答了未来准备走上科研道路的我心中许多疑惑。”

听众中最大的幸运儿,来自环资学院环境专业2013级并被免试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覃馨莹同学,最后上台为杨振宁先生献花。她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杨院士十分和蔼,尽管演讲长达一个小时,我上台之后他也始终面带微笑。近距离看到杨院士让我觉得很真实,虽然年岁已高,但一直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生为科学作贡献,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崇拜。”学校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李磊民说:“看到杨振宁先生,就想到了爱因斯坦、奥本海默,想到了科学发展的历史。与他握手,就是触摸历史。作为对人类思维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能够莅临我们学校,先生的精神,是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厚礼。”

西南科技大学社科处

出处:据绵阳社科在线

 www.ChinaSNW.com|© 科学小说网 版权所有 2002-2011

蜀ICP备15020757号-2